專欄

爆肺並非高瘦男孩獨有 高危者小心唱歌、坐飛機、潛水、登山

俗稱「爆肺」的急性胸肺疾病,正式名稱是氣胸(pneumothorax)。病發由於肺表面的囊泡破裂或胸膜穿破,令空氣流入肺部外圍原本密閉的胸膜腔,並將之撐闊,形成高壓狀態,使肺葉被壓到塌陷,氣管移位,以致患者有劇烈胸痛、咳嗽、氣促、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時會損害心肺功能,造成性命危險。「爆肺」屬突發的危急疾病,當出現疑似相關症狀時,必須到急症室求醫莫遲疑。

兩邊肺部的表層分別被胸膜(pleura)包著,而胸膜本身亦細分有內外兩層,內層像保鮮膜般黏貼著肺葉及之間裂隙表面的,叫臟層胸膜或簡稱肺膜(visceral pleura);外層緊貼著位於肋骨內的胸壁,則稱為壁層胸膜或簡稱胸膜(parietal pleura)。這兩層在正常情況下彼此黏在一起,中間包含非常窄小而密封的空間,就是胸膜腔(又稱胸腔)。健康的胸膜腔,不會有空氣進入,只含潤滑液以減少吸呼時所產生的摩擦。

大多「爆肺」個案都是發生在單側。患者的一邊胸會出現突如其來的劇烈刺痛,而且一郁動就痛,用力吸氣時更痛。有些患者或以為自己是患骨膜炎,惟骨膜炎的痛在按著相關位置時暫可減輕,但「爆肺」的痛則無論做什麼也只會愈來愈嚴重。此外,爆肺者又會出現呼吸困難,尤其當愈來愈難以用力吸氣而造成暈眩,病情已趨嚴重。

「爆肺」有兩種可致命的情況,一是兩邊胸膜同時破裂,使整個肺部缺氧;二是吸入的空氣只單一流進胸膜腔,無法如常經呼氣排出體外,形成了單向活瓣效應,令胸膜腔充斥空氣而脹大,內裏壓力急升,以致肺部遭壓縮作一小團,同時心臟及大血管受壓迫,繼而干擾血液循環,並引發患者血壓急降而休克,若失救會死亡。

臨床上,大多「爆肺」個案屬無預警下發生的自發性氣胸類別,主要是因肺部頂端表面,黏連臟層胸膜的囊泡(肺小泡)無故穿破而病發。較少個案則屬創傷性氣胸類別,主要是胸腔因意外令折斷了的肋骨刺穿肺部,或肺部被利器刺傷導致。

自發性氣胸又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原發性多見於先天身材高瘦的年輕男士,這點大家可能耳熟能詳,惟箇中原因不明,推斷可能因他們肺表面有較多囊泡而致。其他原發性高危者包括:先天缺乏某些酵素、家族基因遺傳人士,以及煙癮大的年輕吸煙者,因為吸煙也會增加肺表面長囊泡的機率。

繼發性則多是本身患有慢阻肺病、肺氣腫、肺結核、肺癌等的長者,他們不少是大半生有吸煙習慣,長期肺病令胸肺組織受損,於是較易有破孔而致爆肺,另有些則因患了肺氣腫或肺巨泡,以致爆肺的機率及復發率又會更高。

以上高危人士,一旦進行任何對胸膜腔造成壓力的活動,例如:打藍球時跳投、唱歌時胸腔共鳴或飆高音、吹樂器、舉重、潛水、跳傘、登山、乘坐飛機、玩高速墜下的機動遊戲,又或追巴士、帶口罩跑步、吸煙(包括吸食水煙),甚至只是忍住打噴嚏,或稍為用力排便、打呵欠、咳嗽,均有可能隨時觸發「爆肺」。

「爆肺」男女皆可患上,惟臨床上仍是男患者稍多。然而有兩類較罕有的情況,卻專襲成年女性。一類是女性患有罕見遺傳病淋巴血管平滑肌肉增生症(英文簡稱LAM)而繼發「爆肺」。另一類是月經性氣胸(catamenial pneumothorax),主要因女性本身患有嚴重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朱古力瘤),相關囊腫甚至出現於肺中葉、橫膈膜的中央韌帶,當月經來臨時,有可能於相關位置充血而觸發「爆肺」。

要留意的是,任何以上原因引發第一次「爆肺」後,將來都有20%至30%機率再次或多次復發。至於再病發後,復發率更高。

要確診爆肺,初步可用叩診方法,在背部敲幾下,如果是爆肺,敲背時會發出明顯的「卜卜聲」,再配合照X光,找出病灶在哪一邊及嚴重程度。有需要亦可照超聲波,檢查胸膜腔是否入了空氣,令兩層胸膜在呼吸時,不能如常隨著潤滑液而滑動。

「爆肺」的治療目標是盡可能將肺部脹回至正常大小和形狀。如肺部塌陷比率少於2成,而且患者仍能呼吸,屬輕度病情,可入院吸氧氣配合緊密監察,一般約10餘天肺部會回復正常。當肺部塌陷比率近3成至5成,可使用抽針把胸膜腔內的空氣抽出,如超過5成或以上則屬嚴重,或需轉用單方的胸腔引流管排走空氣,甚至要做手術。

現時較普遍的氣胸手術治療,是採用視像輔助胸腔鏡手術(英文簡稱VATS),透過微創方法輔以清晰的胸腔鏡影像,在患者全身麻醉下,有效切除肺部的囊泡,並同時以機械性方式施行俗稱「黐肺」的胸膜黏連術,令空氣沒法再進入胸膜腔,以減低「爆肺」的復發風險。此手術多用於再次「爆肺」者,或本身需經常乘飛機或進行潛水、登山等活動的初次「爆肺」人士;另亦可用於年長患者在局部麻醉下以滑石粉進行「黐肺」,能大幅減輕以前過程中「痛到黐肺」的不適。

最後提醒大家,「爆肺」的嚴重程度,必須經臨床醫學診斷而確定,患者不應自行判斷並延醫。因為愈遲求醫接受引流治療,肺部就愈大可能無法回復正常,並同時增加治療時併發肺部水腫或內出血的風險。此外,初癒後頭3個月須避免乘坐飛機、提重物、潛水、登高等涉及氣壓驟變的活動;另康復者亦須戒煙。

廖頌雅醫生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呼吸系統科顧問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