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smart-post-show-pro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var/www/html/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December 2023 – Metrodailyhk

Month: December 2023

專欄

傳統牙箍不是人人都適合?了解其作用、優劣及護理要點!

甚麼是傳統牙箍? 傳統牙箍方法是在每顆牙齒上貼上金屬製的矯正托槽「牙釘」,利用橡筋或鐵線來固定金屬弓絲,再透過定期在牙箍上施力,將牙齒在牙醫計劃的「軌跡」上移動至目標的位置。 甚麼情況需要考慮使用傳統牙箍? 選擇箍牙前,應考慮以下幾個因素。無論簡單或較複雜的牙齒問題,醫生都會根據病人實際情況,去建議使用傳統牙箍或隱形牙箍。 現在隱形牙箍已經累積超過20年創新研發成果,能配合採用專利3D模擬電腦軟件,準確計算療程時的牙齒移位幅度,將此技術與牙醫專業知識相結合,牙醫就可以與病人溝通共識最適切的個人化療程計劃,並透過3D電腦模擬預覽療程進度及效果。 若以外觀因素作考慮,希望矯正過程不太顯眼,則建議使用隱形牙箍。但由於病人可自行除下隱形牙箍,而在療程期間,牙箍必須每天佩戴 20 至 22 小時才最有效,病人必須有自律能力配合牙醫的指示。所以,如果無法自律保持穩定配戴隱形牙箍,便需要考慮選擇傳統牙箍。 傳統牙箍的好處和壞處是甚麼? 由於傳統牙箍較能確保穩定佩戴,能避免病人不自律佩戴令療程延誤的問題。醫生可以透過擺放矯正托槽「牙釘」的位置、更換不同特性的金屬線和在牙齒上作出調節,控制牙齒的位置。 而傳統牙箍最大的缺點則是其外觀問題。金屬牙箍較為明顯,可能會影響患者的外觀和自信心。其次是清潔困難,因為傳統牙箍會固定牙釘和鐵線在牙齒上,所以清潔牙箍和牙齒可能更為困難,需頻密洗牙,以免清潔不當,拆除牙箍後遺留脫鈣色斑。傳統牙箍亦會因施加壓力較強,牙齒容易癱軟,造成不適,有時會為患者帶來痛感,亦容易創傷口腔黏膜。 使用傳統牙箍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通常牙醫會建議患者每隔3到4周覆診一次,讓牙醫檢查牙箍的狀態,在牙箍上施力,將牙齒在牙醫計劃的「軌跡」上移動至目標的位置,以確保矯齒進展順利。療程期間亦有機會因咀嚼過硬食物至令牙齒矯正托槽「牙釘」鬆脫或鋼線折斷,便需要「急診」讓牙醫為你重新放上! 患者亦應嚴格遵守牙醫的建議和指示,如每天刷牙兩次、每次刷牙至少兩分鐘及使用矯齒專用牙刷、牙線、牙縫刷清潔牙齒及「牙釘」縫隙,避免食物殘渣積聚在周圍。另外,病人亦應避免咬硬物和黏性食物,以免損壞牙箍。亦建議患者定期洗牙,以去除牙齒表面的牙垢和牙石,保持牙齒的清潔和健康,確保矯齒效果。除此之外,患者也應避免攝入過多含糖食物和飲料,避免引致蛀牙和牙齦疾病。 選擇合適的矯齒牙箍方式是一個重要的決定。對於自己應該使用傳統牙箍或隱形牙箍,了解其優缺點及箍牙後的相關護理,對於矯齒效果十分重要。準備箍牙前,應與牙科醫生充分溝通,了解各種選擇的利弊,幫助你做出最合適的決定。

K.O. 腫瘤筆記-臨床腫瘤科專科林嘉安醫生, 專欄

香港人癌症健康素養的反思

價值不菲的抗癌「𥔵療」、「腦區治療」和「荷爾蒙回春療法」,大家到底是對其嗤之以鼻還是趨之若鶩呢?這都不是傳聞,而是新聞,悲劇還在重複發生! 香港防癌會剛發佈了《癌症患者與照顧者癌症健康素養》的問卷調查結果,成功訪問人數超過230人,當中近六成受訪者為癌症患者,約四成受訪者擁大專或以上學歷。調查發現他們在確診後三個月內平均接收超過90項癌症相關資訊,但當中不足三成來自醫護人士或機構,結果八成受訪者表示未能判斷大部份網上癌症資訊的真確性,亦有超過五成受訪者表示曾因腫瘤科醫生會診時間不足而無法解答所有疑難,最終大部份受訪者只能根據「常理」判斷,並寧願相信病友的親身經驗或「多Like / Share」的癌症資訊!由於pat,惶恐的心情和緊絀的醫療資源,不難理解這些癌症病人在跟隨「常理」或「Like/ Share數」這些可信度參差的資訊作決定後,四成人表示會感到不適或會因與家人持有不同意見而產生磨擦,甚至有超過兩成人感到後悔! 「癌症健康素養」(Health Literacy) 是指一個人獲取、理解、分析和應用癌症相關健康信息的能力。要提高癌症健康素養,大家平時要多留意和閱讀健康相關資訊,以免一旦生病時被海嘯式的資訊衝擊惶恐的心情而藥石亂投;亦要認清資料來源,集中瀏覽政府或公信力較高的網站;醫生和病人都不可能有無限的時間,所以見醫生之前要預備好自己想問的問題和準備好自己的病歷,盡量在有限的時間提升診症的質素。不良的醫療手法時有聽聞,沒有最荒謬只有更荒謬! 要避免這些騙徒、神棍得逞,大家必須裝備自己,提升健康素養! 臨床腫瘤專科林嘉安醫生

專欄

甚麼是牙橋?人人都可以使用牙橋嗎?

牙橋是一種常見的牙齒修復方法,用於填補缺失的牙齒,防止鄰近牙齒移位。牙橋不僅可以使牙齒不齊的人恢復完整笑容,更能改善咀嚼功能和語言表達。但牙橋並非適合所有人,了解它的好處、壞處及適用情況,有助你選擇最佳的牙齒修復方案。 1.甚麼是牙橋? 牙橋是一種填補缺牙空隙的修複方法,通常由兩個橋墩(位於兩側的支撐牙冠)和中間的缺牙部位組成。它依靠相鄰的健康牙齒做支撐,恢復缺失牙齒的功能和外觀。金屬合金和陶瓷都是製造牙橋的常見材料,其中陶瓷牙橋在美觀上則更接近天然牙齒。 2.甚麼情況需要使用牙橋? 當你缺失一個或兩個相鄰牙齒時,牙橋便是其中一種解決方案。它適用於缺牙區域兩側都有健康牙齒作為支撐的情況。相比植牙,牙橋的治療時間更短、成本較低、且無需手術。 3.製造牙橋的材質有哪些? 牙橋的材質可分為金屬、全瓷冠和金屬燒瓷。雖然金屬牙橋的價錢較低,但它看起來會較顯眼且影響觀感,因此現在較少人選擇金屬牙橋。而全瓷冠牙橋的外觀接近牙齒真實的顏色,且較為穩定,使用年限會較長,但全瓷冠牙橋的製作過程十分繁瑣,因此這類牙橋價錢相對較高。另外,金屬燒瓷的牙橋則是內層用金屬,外層就以燒瓷模擬牙齒的色澤,這類牙橋的價格介乎金屬和全瓷冠牙橋之間。患者可根據具體需求和牙齒狀況,和牙醫溝通後再選擇合適的牙橋材質。 4.牙橋有甚麼好處和壞處?牙橋能恢復牙齒美觀、改善咀嚼和語言功能及防止其他牙齒移位。另外,牙橋治療時間較短,成本亦更低。然而,牙橋需要磨削旁邊健康的牙齒,亦可能隨時間推移而需要更換。此外,牙橋的清潔較複雜,例如需要於每日刷牙時使用牙線清潔,以避免出現口腔問題。 5.牙橋是否適合所有人? 牙橋並非適合所有人。如果缺牙處兩側的牙齒角度不一致,或者缺牙過多,牙橋便不是最佳選擇。如果口腔最後一顆牙齒缺失,由於後方沒有其他牙可作支撐,也不建議以牙橋治療。此外,如果缺牙區域的鄰近牙齒不夠健康,或患者有牙周病問題,也可能不適合進行牙橋治療。總結來說,牙橋是一種有效的牙齒修復方法,比植牙更方便、快捷。然而,患者是否選擇使用牙橋,以及使用哪一種材質,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牙齒狀況和個人需求進行專業評估。在考慮牙橋治療時,應與牙科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了解所有選擇的利弊,再做出合適決定。

K.O. 腫瘤筆記-臨床腫瘤科專科林嘉安醫生, 專欄

潮語:「癌症健康素養」

這天姑娘開門進來時有點慌張:「你的病人和太太在外面吵得很厲害,你看看要不要開解一下?」待得病人N和太太進來,目測相安無事、恩愛如昔,細問之下才腼腆說出是為了早餐的一塊牛扒而吵架,「戒口」這議題已差不多成為他們每天爭拗的導火線!剛確診末期腸癌兼肺轉移的病人L突然改變主意,決定不接受鏢靶藥和化療,因為她說自己在商界打滾多年,認識不少奇人異士,這次經朋友引見曾醫好不少富商名人的隱世神醫,並已開始服用抗癌妙方! 以上都是真人真事,實際上還有比這更荒謬的,不能盡錄!在這資訊爆炸的年代,病人及家屬除了網上「Dr Google」的意見,還要接收從各方親朋好友轉發過來的海量資訊,對已經心亂如麻的病人及家屬來說,並不容易作出合適的決定,甚至有諱疾忌醫或藥石亂投的情況發生。 「癌症健康素養」(Health Literary) 是指一個人獲取、理解、分析和應用癌症相關健康信息的能力,有研究顯示健康素養較高的病人會有較好的生活質素、較少的心理壓力及治療相關副作用。關鍵當然是如何提升癌症健康素養!簡單的建議是要多跟主診醫生溝通,不過一般診症時間較短,所以病人要提高診症時的效率,在見醫生前應先預備好完整病歷和記低想問的問題;在接收或發放資訊時亦要提高警覺,認清資料來源是否可信(例如: 並不是多轉發或多like便可信)?內容是否和自己的病情相關(例如:肺癌病人就不能照單全收乳癌病人的治療方案)?數據是否最新(例如:要留意訊息發佈日期)? 香港防癌會每年12月第二個星期日都會舉辦「香港癌症日」,同期亦會以不同的癌症相關主題向病人及家屬作問卷調查,今年的主題便是癌症健康素養,調查結果將於12月初發佈。到底香港人普遍的癌症健康素養如何?大家拭目以待! 資料來源:香港防癌會 https://www.hkacs.org.hk/en/ 臨床腫瘤專科林嘉安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