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是改編自《風聲》作者麥家同名長篇小說的新片,兩片題材都是破譯密碼、愛國、諜戰。 故事圍繞著一個生性孤僻的天才容金珍(劉昊然飾) ,他 自幼失去父母,在外國傳教士的教導下展現出驚人的數學才能。傳教士去世後被叔父小黎黎(吳彥祖飾)領養,金珍進入了充滿知識的世界,跟隨數學教授希伊斯(尊古錫飾),數學才能進一步爆發。 然而,隨著戰爭,希伊斯不得不離開,容金珍的生活逐漸回歸平靜。就在此時,鄭某(陳道明飾)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他被捲入神秘的701組織,開始解密的戰線。容金珍卻不知道,自己的對手正是他曾經的恩師、設密天才希伊斯。兩人隔著一個太平洋,展開無法避免的密碼博弈。 整體而論,這部長達158分鐘的電影,可說是充滿趣味。當中除了解密,也摻進了解夢,容金珍自小就有奇異夢境,而這些夢境往往和他要解的密碼分不開。實際上他是先解夢,後解密,夢解了密碼也就可以迎刃而解。 只要拋開邏輯,這個橋段其實相當不錯,亦避免了觀眾覺得這是《風聲》2.0。事實上,《風聲》的背叛、酷刑等在《解密》中都沒有出現,故事主線就是解夢和解密,但拍出來有趣而不單調,導演(兼任編劇)陳思誠明顯比《唐人街探案》成熟進步。 發哥周潤發曾形容《解密》令他「看到一部真正走向國際的電影」,還對飾演容金珍的劉昊然讚不絕口,我覺得也不算過譽,男主角的確演得好。但若說中國電影要走向國際,我就忍不住要挑剔一點:為什麼中國電影的抗戰英雄、愛國份子,不論他的角色是解密還是前線作戰,在電影的結局總是要帶點悲涼。 《解密》前段故事九成以上都充滿趣味,但結局的調子愈來愈低沉,明明一戰勝利了,卻像在夕陽下歷盡滄桑。這是導演的選擇,有它的味道,看你是否喜歡吧。 撰文:謝志榮
人會昏迷,原來肝臟也可昏迷?其實健康的肝臟能把腸道消化蛋白質時所產生的亞摩尼亞(氨)分解繼而隨尿液排出體外。不過一旦肝臟分解亞摩尼亞的功能失效,亞摩尼亞就會積存於血液,若隨血流滲入腦部,就會損害腦功能,並可引致肝昏迷,造成患者神智不清、胡言亂語、或甚昏迷不醒。因此肝昏迷又稱為肝性腦病變。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肝膽胰臟檢查及治療中心臨床主管兼外科顧問醫生馬家榮醫生表示,肝昏迷一向是肝癌及其他嚴重肝病常見的併發症,近年肝硬化併發肝昏迷的個案也趨普遍。他解釋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以及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的患者,當控病不佳,其肝臟會因經常受損結疤,而令纖維組織日漸增生,並會演化成肝硬化(即嚴重肝纖維化)。有肝硬化者,肝臟分解毒素的功能已大幅衰退,倘若他們還有便秘,以及在日常進食過量高脂高蛋白質食物例如牛扒、腩肉、或芝士等,又或有感染、或上消化道出血的情況,就會因要消化過量的蛋白氨基酸,而令腸道積聚大量的阿摩尼亞類毒素,並湧入血液,再滲入腦部,併發肝昏迷。 小題: 肝昏迷會出現什麼症狀? 馬醫生表示,除非是急性肝衰竭併發肝昏迷,導致患者一下子昏迷不醒,否則,肝昏迷的嚴重程度是漸進的,可從臨床症狀分為四級:第一級,患者意識出現混亂、脾氣改變、肌肉不協調,例如無法完成寫字等精細動作;第二級,出現嗜睡、目光呆滯、短期記憶缺失、說話不清及胡言亂語;第三級,患者進入半昏迷狀態、嚴重嗜睡但仍可喚醒,並同時會意識紊亂、痙攣或肌肉僵硬;第四級,患者會完全昏迷至不醒人士、並可失去痛覺反應。 醫生診斷時,除了參考以上各級別的病況,亦會檢查患者口腔是否有類似石油味的特殊氣味,並且抽取動脈的血液來檢測亞摩尼亞的濃度是否超出正常值,以及進行腦部電腦掃描,確認相關症狀是否因為腦部腫脹所導致。 小題: 患者要接受什麼治療? 馬醫生表示大部分病情輕微的肝昏迷是可以逆轉的。針對第一級的症狀,醫生會處方幫助排便藥,避免糞便屯積而增加亞犘尼亞濃度,另要限制蛋白質的攝取,尤其緊記不要吃紅肉,因為紅肉會令身體製造更多亞犘尼亞,容易導致肝昏迷病情惡化。至於第二、第三級的肝昏迷症狀,醫生會處方抗生素,減少感染並抑制腸道細菌增生,以免製造大量亞摩尼亞。至於最嚴重的肝昏迷患者,當出現腹水、食道靜脈曲張出血等嚴重症狀時,就可能需要接受肝臟移植手術。 小題: 如何預防肝昏迷? 馬醫生有以下兩方面的提醒: 1. 患肝硬化及其他肝病的高危人士: 要預防肝昏迷發生或復發,宜在膳食中多攝取多些膳食纖維,促進腸胃蠕動,並保持每天2至3次排便,防止亞摩尼亞積存體內。此外,動物性脂肪及低生物價值的蛋白質尤其要限制攝取,可按分量比例改為進食植物性蛋白質如豆腐等非油炸豆品,並且要戒酒。另也應避進食含化學添加劑的加工食品、高糖多鹽的食物、以及未經醫生處方的成藥或補充劑,以及日常生活避免疲勞,避免增加肝臟負擔。高危人士如在飲食上有疑慮,可尋求醫生意見或營養師協助。 2. 經常暴飲暴食的一般市民: 由於肝昏迷是肝硬化的併發症,因此保持健康,預防肝炎及肝炎演化為肝硬化,才是治本之策。撇除先天母胎感染的乙型肝炎,酒精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炎多是後天暴飲暴食、不良生活習慣所致。尤其是脂肪肝合併發炎細胞所引起的脂肪性肝炎,臨床上已成為肝硬化其中一個最大誘因之一,影響範圍由肝至心、腦血管等全身,換肝的風險更高。
8月(註冊中醫師 程榕) 中醫生髮/活髮 -metro 【脫髮的真兇可能是肝腎失調?中醫內外調理助你告別脫髮困擾!】 香港人面臨著巨大的生活壓力,許多人在應對脫髮問題時感到無能為力。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除了壓力、遺傳和生活習慣外,肝虛、腎虛以及氣血不足等因素也會直接導致頭髮問題。中醫治療脫髮強調從根本入手,找出脫髮的根本成因,並對症施治,採用適合的調理方案進行治療。 中醫和西醫的診斷方法各有其特點,西醫主要著重於調整激素水平和營養指標等方面,而中醫則更關注從整體平衡的角度來處理脫髮問題。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脫髮雖然與外部因素有一定的關聯,例如頻繁的染髮、皮脂分泌失衡和頭皮發炎等,但更主要的原因在於內部因素,如肝腎虧虛、氣血不足、痰濕阻滯、脾胃氣虛和肝膽濕熱等,這些因素都是導致毛髮提早老化和衰弱的根本原因。 中醫治療脫髮的方針強調整體調理,並不僅依賴外用藥物,而是針對調理臟腑功能,以達致全身的平衡來改善頭髮問題。同時,中醫藥處方會根據個人的體質進行辨證施治,採取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重視標本兼治,從根本上解決頭髮問題,並防止其復發。 中醫常用的生髮技術和療法能夠內外兼顧,實現活血生髮和調理五臟的效果,同時促進頭皮毛囊的健康。在外療方面,中醫採用的療法包括中藥外敷、梅花針療法、推拿按摩和溫熱法等。中藥外敷通常選用具有補血通絡和活血化瘀作用的藥材,直接敷於頭皮;梅花針療法則能刺激頭部穴位,改善毛囊內的氣血運行;推拿按摩用於頭皮,促進血液循環,調和陰陽;而溫熱法則利用熱力和光學原理促進細胞微循環及營養輸送。內服方面,主要使用中藥湯劑,如中藥湯水和中草藥茶等,根據個人體質選擇補肝腎、健脾益氣和活血化瘀等藥劑,以解決亞健康或其他疾病的影響,確保生髮療程的有效性和穩定性。中醫治療脫髮充分考慮到身體的需求,對於長期髮量的穩定性和維持內在健康具有顯著優勢。 在中醫治療脫髮的過程中,患者需要積極調整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日常生活中,患者應保持規律的作息,避免過度壓力,並戒煙限酒。在飲食方面,應注重均衡攝取所需的營養,減少生冷食物的攝入。此外,適量的運動和頭皮按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對於生髮也有幫助。 中醫治療脫髮的過程可能較為漫長,因此切忌操之過急。然而,在患者的配合下,治療效果往往能迅速顯現。通常,病人需要經歷1至2個月的止脫固髮階段,這段時間內脫髮將逐漸減少,同時頭皮過油或過乾等問題也會得到改善,頭髮的蓬鬆感和韌性會增強。隨後,頭髮會逐漸變得濃密,並會陸續長出新生的小毛髮,且變得更加粗壯。持續治療6至12個月後,通常能達到良好且穩定的療效。 中醫的脫髮治療方法多種多樣,主要強調內外調理,旨在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為脫髮患者帶來新的希望。如有任何疑問,建議諮詢專業中醫師,以尋找最適合自己的療法。
自小中度弱聽甚至全聾的人,努力加上助聽器的幫助,完全可以有一番成就。 現年54歲的前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副主席李嘉耀,出世時聽力正常,直到兩歲有次發高燒40幾度,留醫一個月出院後就對聲音沒反應,當時耳鼻喉科診斷我為失聰100%。由於當時沒有適合兩歲聽障者配戴的助聽器,李嘉耀學說話及學習上完全落後於同齡人,之後升學到一間傳統主流小學,開始要戴外形很大的掛耳助聽器。「我知道我要比別人加倍努力,所以很努力讀書,成績不錯,可以直升主流中學。」之後李嘉耀到英國及加拿大修讀學士及碩士,畢業後考獲會計師牌,在加拿大工作了幾年,2000年他回港轉行從事資訊科技(IT)。現時他用了最新款的入耳式助聽器,覺得效果好過所有已試過的其他牌子款式。「嘈吵聲音降低了,聽得很舒服。在靜的環境非常大聲清楚,可以在會議期間都聽到遠近甚至20呎外參與者的聲音;在大型音樂會,就算坐在很後排的座位,都可以聽到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 52歲的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博士後研究員兼香港教育評議會執委馮穎匡博士,則是甫出生便對聲音沒反應,直至5歲正式驗耳才確診為中度弱聽。「當時的助聽器外形很大,效果很差,所以直到中學我都不肯用助聽器,結果聽力變差,中學時退化到嚴重弱聽。」他專心讀書,一直讀到博士畢業,後來也開始用助聽器,近年使用入耳式助聽器,覺得效果很好,到現在沒再轉過其他助聽器,最近更轉用了最新一代的入耳式助聽器。 隨著全球老年人口比例增加,老年性耳聾(Age-related hearing loss)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根據最新研究,全球人口中超過5%需要處理聽力損失問題,而75歲以上長者中近半數都有聽力困難。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2050年將有超過7億人有聽力損失問題。 香港中文大學耳鼻喉頭頸外科名譽臨床助理教授、耳鼻喉科專科鄧志豪醫生指出,隨著年紀增長,耳朵聽力逐漸喪失是一個普遍現象。老年性耳聾通常是由內耳耳蝸和聽神經退化所引起的對稱性聽力流失,特點是從高頻聽損開始,腦部對聲音的辨識能力也會變差,無法清楚聽到高、低頻的聲音,造成「聽到聲但唔理解」的情況。 要預防聽力損失,鄧志豪醫生建議: 1. 減少長時間使用耳機聆聽音樂; 2. 將音量調整至中至低; 3. 避免長時間處於高噪音環境中,並可以使用耳塞或降噪耳機來保護聽力; 4. 好好管理自身健康狀況,包括控制糖尿病、高血壓等,也有助保護聽力。 當發現自己有聽力問題時,鄧醫生建議盡快就醫,由耳鼻喉專科醫生進行檢查,查明聽力下降的原因,以進行適當的治療。驗配合適的助聽器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改善生活質量;也可植入「人工耳蝸」,將外界聲音經處理後轉換成電能,直接刺激聽覺神經,將訊息傳至大腦。 資深聽力工程師張日耀表示,傳統入耳式助聽器有3大限制,首先是輸出功率限制,其次是技術限制致語音不清晰,最後是只適合輕至嚴重聽損人士使用。幸好最新研發的入耳式助聽器解決了以上限制,就是香港創科發明的首個高功率136 dB入耳式助聽器及其技術。 「這款助聽器具有AI智能回音抑制功能,其獲獎的5G波束成型技術有效降噪音超過90%,經香港大學臨床測試,95%受訪者聆聽效果有改善,更有人聲辨別及記憶功能/分析及調整人聲輸出,即使嘈雜環境下仍能保持背景寧靜,用家能聽得舒服清晰;加上體積細小,方便隱藏,以及隱藏式近似耳機的外形,讓用家避免尷尬。」張日耀表示。
中醫稱作「纏腰火龍」,阿拉伯語名為「火之腰帶」,印地語叫做「起大疹」,這些自古以來充滿意象的名稱其實即是我們俗稱的「生蛇」,醫學上稱為「帶狀疱疹」的一種病毒感染,具傳染性。這個在人類古文明時代已出現的疾病,症狀如其名,在特定位置的皮膚表面會出現混雜小水疱的紅疹帶,看起來真的有點像蛇皮上的鱗片,而且痛如火燒、電擊。 香港每3人便有1人一生中有「生蛇」風險。當工作及學業壓力持續過大、長期欠缺休息加上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或疾病影響而削弱免疫力,也會令「生蛇」年輕化,不再是長者專利。 不少人都說「生蛇」跟濕疹,憑肉眼似乎很難分辨。其實可從以下三方面來看其分別。首先,濕疹表面乾燥,較平滑並沒有長水疱,但生蛇所出現的是一顆顆凸起的丘皰疹,表面有水疱而且穿破時會滲水;其二. 濕疹是對稱而生,但生蛇則單側而生,普遍見於身軀包括腰、背、胸口、腋下致肋骨位附近,亦會發生在臉部三义神經線位置例如眼和額。其三. 濕疹痕癢但不痛,生蛇卻會有陣發性刺痛,患處即使被衣服輕輕掃過也會非常之痛。 至於未出紅疹前,「生蛇」可有些跡象? 臨床上病發的頭一天,通常皮膚表面仍沒有紅疹症狀,但可能單側某個位置有點痕癢或少許「赤赤痛」,又或有針刺、電擊般的痛感,有些人此時或會同時有發燒、全身不名疼痛、腸胃不適等的系統性症狀,跟著第二至三天起,原本有痛感的位置開始出紅疹,之後更相繼出現水疱,痛楚亦加劇並帶點癢。 我們之所以會「生蛇」,原因是小時候感染了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簡稱VZV)出水痘,病毒在水痘痊癒後會終身潛伏在神經系統,當免疫力下降時就,會攻擊神經線並走上所屬的皮膚表面範圍出疹及水疱而致病。由於受傷的神經線癒合需時,「生蛇」後又容易出現「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而且年紀愈大,免疫力愈低的患者,神經痛就愈劇烈並可能維持長達數月甚至數年。 因此患者必須把握病發頭三天即72小時內求醫確診,在第一個水疱剛出現時,趕及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來減低病毒繁殖速度,可有效減輕紅疹的刺痛和減少水疱數量,繼而幫助加快痊癒,同時亦有助改善後遺神經痛的嚴重性。惟注意必須遵從醫生指示完成7天的藥物療程,才能發揮最佳療效。 由於患處的水疱自然破穿或不小心抓損時會有傷口,為防細菌入侵感染,也須洗傷口及塗消毒藥膏。如患處痛楚難奈,可按需要服食止痛藥。此外,為免衣料摩擦刺激患處,建議患者改穿鬆身及質料較柔軟平滑的衣服,或使用不黏傷口的已消毒敷料遮蓋患處。 患處的水疱液及黏膜分泌是播毒的根源,因此遮蓋患處亦可避免水疱液易被觸碰到或沾染了與同住家人共用的物件。另當然最重要是留在家中多休息不要再操勞,讓身體恢復抵抗力。
港鐵公司暨港鐵學院,在9月13日成功舉辧「一帶一路鐵路論壇」。 人署理運輸及物流局局長廖振新在主題演講中表示: 「香港致力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超級連繫人』和『超級增值人』。香港擁有高效且完善、以鐵路為骨幹的公共運輸系統,我們豐富的人才庫具備專業知識,令香港得以推動交通基建發展,並將香港的專業技能和知識推廣至更廣泛的『一帶一路』社區。」 現時,本港每天有一千一百萬多人次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當中鐵路佔了五百萬人次。而港鐵在香港、中國內地、澳洲、英國和瑞典擁有超過五萬名員工,每週日的全球客運量超過一千萬人次。 廖局長並指出,本港2023年的運輸基建藍圖,當中的鐵路及主要道路網絡已顧及超越2026年的需要。 港鐵公司行政總裁金澤培博士則表示,是次論壇共有300多位來自各地區的代表參與,港鐵會繼續利用本身的強項,改善服務,並以本身的經驗幫助一帶一路國家發展,「因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鐵路發展情況,各國都有不同。我們正在多國探討合作的可能性,亦有參與他們培訓人才的工作,過去已培訓了數百人。」 是次論壇邀請多位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的鐵路專才、行業領袖及學者擔任講 者,就「鐵路綠色科技」、「港鐵科技創新」及雅加達高速鐵路項目的發展歷程 作分享,講者亦以「未來地鐵/鐵路的挑戰與機遇」為題進行圓桌討論。 此外,為 進一步促進業界交流,港鐵亦於同場安排展覽,展示多項鐵路創新和技術,涵蓋大數據、智能及機械人科技、混合實境等應用,向參加者分享港鐵在打造「智慧鐵路」方面的成果。 港鐵公司一直透過鐵路在香港發展中肩負著建設性的角色,多年來以完善的鐵路網絡連繫及建設社區。
由出生開始,我們的心臟便不停但有規律地跳動,但當心臟生病了,例如患上心房顫動,便可能令心跳出現異常。聖保祿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區碩賢表示,心房顫動(房顫)是一種常見的心律不正,患病風險會隨著年齡增加。其他原因如心臟病患、甲狀腺問題及感染引起心臟損傷等,都可引發房顫。他引述本地調查顯示, 65歲以上人口中約7%患有房顫,而四分三因為房顫入院的個案均為長者,可見此問題特別影響年長人士。 心房顫動容易被發現嗎? 「雖然房顫發作引起的心跳紊亂可能會產生的心悸,有些人則會因為供血差而出現氣促及頭暈,但大部分患者其實沒有任何感覺,直至出現併發症,例如因心臟衰竭導致腳腫甚至大腦發生多處中風,追查下才發現原來病源來自心臟。」區醫生稱,房顫初期只是偶然發作,亦增加發現病患的難度。 他謂,愈遲發現患病,對患者的威脅亦愈大,因為由房顫會導致心跳既快又亂,直接窒礙心臟的血液流動,增加血塊形成的機會,「當血塊彈上大腦便會引致中風,亦可阻塞手腳血管,堵塞腸道血管更可引致腸壞死;同時,不正常的心跳也會損害心臟功能,久而久之會促使心房發大及損害心瓣功能,引發心臟衰竭」,而併發症造成的傷害也無法以治療逆轉。 心房顫動可以治療嗎? 針對房顫的治療有多個層面。區醫生說:「治療房顫首要是預防中風,如果CHA2DS2-VASc Score評估中風風險每年超過2%,病人便應該接受抗凝血藥(薄血藥)治療。近十年有更為方便易用的新型薄血藥,出血風險比舊式薄血藥低,亦毋須病人頻密抽血及戒口,大大解除舊式治療對病人造成的困擾。若因為醫療原因無法使用薄血藥,則可以考慮進行左心耳封堵術,亦有助減少血塊形成,從而達到預防中風的目的。」 他稱,另一個治療核心是以藥物控制或消融術處理心跳快的問題,前者主要是減慢心跳或控制心率,後者則透過消除引起心跳紊亂的不正常電導,使用哪一種治療就要視乎患者的想法及對手術的接受程度而定。 聽說亞士匹靈可以預防中風,可否代替薄血藥治療?區醫生解釋,亞士匹靈屬於抗小血板藥,作用在於抑制受傷後修復傷口的血小板,而薄血藥則是抗凝血藥,主要透過控制凝血因子以減少血塊形成,雖然兩者都會影響凝血,但作用和機制完全不同,藥效亦有分別。過去研究顯示,以亞士匹靈只能預防約兩成由房顫引起的中風,薄血藥的藥效則高幾倍至超過六成,故此抗小板藥不能取代薄血藥。 懷疑心房顫動需做哪些檢查? 區醫生坦言,診斷房顫是一個難題,一來症狀未必明顯,二則房顫初期只屬於偶發性,做體檢或心電圖亦未必能捕捉到心跳亂的當刻,但他仍會堅持尋根究底,採取各種手法及檢查,務求為病人確診,「我會問清楚心跳的情況,著病人將心跳的節奏敲打出來,幫助判斷是否有異常;近年亦可利用科技協助,市面有些智能手表及血壓計有心異常的提示,都有助更早發現房顫」。 他說:「有時心悸的感覺只是感覺,心跳亂亦有很多原因,而房顫的診斷結果和治療對病人有深遠影響,房顫的嚴重程度也會影響治療的選擇,因此詳細檢查和評估有其必要性,有需要時可以可攜式或植入式儀器,持續監察心跳情況。」
孩子們開學,對於剛入K班或進身做「小學雞」的孩子來是一個大轉變,既要適應新校園生活和學習模式,而且又可以認識新朋友;然而對家長們來說,亦要面臨大考驗──加入家長會,對成年人來說又是一個磨合大挑戰,手機群谷中你一言我一語有些人樂此不疲,有些人卻吃不消。跟幾位家長說起,家長「型號」大概可以綜合為以下幾種,知己知彼更懂得相處之道。 天天盡數家珍型 這類家長在群組最多發言的,但內容總是由自己出發,「我家的會所入了部最新款的跑步機!」「我已買了聖誕假期的機票全家人去意大利!」「妹妹才學了幾個月Ballet,導師已經話要安排妹妹上台表演!」天天在群組留的都不是和學校相關的留言,結果把明明學校相關的重要資訊,被她/他的無謂內容「掩蓋」了,大家都看不到。 對付這類家長,首先就別要和她/他比較,她/他說去意大利,你也不必回應你一家人又去哪裡,甚至不需要給予任何反應,大家都不理她/他就會自覺沒意思,就不再只說自己的家事了。 口是心非自私型 「聽講下星期學校英語朗誦校隊揀人,我個仔都唔鍾意講英文,應該揀唔到佢……」實情每日為兒子加強訓練,務求入到校隊。還有一些每次家教會都說沒時間參與,結果提前一日和老師談好內容細節的就是這位家長,然後做好準備開會,要成為老師眼中的熱心家長。 這類家長是有可取之處,他們都會比較主動關心家長會的大小事務,只要不把他們「反話」太上心,其實亦沒甚影響家長會的日常運作。 冀做知心閨蜜型 家長會群組大都是女士,關於家庭、兒女和生活都有不少共同話題,令到有些熱情的會友自覺很了解每個成員的性格和喜好,甚至認定已成為對方的閨蜜。有朋友跟我吐苦水,他在兒子的家長會中認識了一位媽媽,對方視她為摯友,可是卻常常誤會她,好幾次走到她面前說:「我明白你現在很不開心,覺得兒子在比賽表現不夠好……」事實朋友卻從沒有這個想法,反而為兒子懂得發揮團隊精神而自豪;又試過誤會了她在家長會受了委屈不開心,連續幾天私訊給她作開解,實情朋友根本不覺得有甚麼大不了,所以感到不勝其煩。 面對這類人,惟一方法是敬而遠之,可是通常這類人往往會將自己對你的見解和想法跟其他人分享,令到更加多人誤會自己,真的會很困擾,我建議朋友可暫時把群組調至「靜音」(Mute)一段時間,每天只是看一看可有關於學校通告等資料就可以,亦不理會各成員的私訊,因為最先是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才可以處理家長會的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