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smart-post-show-pro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var/www/html/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兒童腸胃炎 照顧者防2大謬誤 – Metrodailyhk
專欄

兒童腸胃炎 照顧者防2大謬誤

快到暑假,小孩最開心父母更忙碌!子女不用上學的日子,家長忙著工作時或不禁遙距監控他們小心飲食,以免病從口入令腸胃不適。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兒科顧問醫生楊萬鋒指,腸胃炎是兒童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普遍會出現屙、嘔、肚子不適,或有時會兼有發燒,惟這些症狀未必同時呈現,要視乎致病源頭是病毒性抑或細菌性,因為兩者各致的病情進展會有點不同,但若屙嘔惡化,均可造成脫水狀況,嚴重時可致休克,因此家長或照顧者絕不能掉以輕心。

病毒性腸胃炎的兒童個案,常見由諾如病毒(舊稱諾沃克類病毒)或輪狀病毒引起。諾如病毒可從接觸遭感染的人、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和水,又或接觸受污染的物件表面而感染,通常與食用未經煮熟的貝殼類海產有關,而酒店、遊戲設施及郵輪等亦屬高危感染的地方。至於輪狀病毒,更是全球導致兒童腹瀉的最常見成因之一,普遍通過口糞途徑,同樣可從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和水,或接觸受污染的物件表面而感染,雖然感染個案較常見於秋天至初冬,但夏季也有可能發生。另外,感染傷風感冒或過濾性病毒時,也會有部份病毒落入消化系統而併發病毒性腸胃炎。

楊萬鋒指當兒童患上病毒性腸胃炎,較常見的症狀是先嘔後屙。他們可在數小時內不停嘔吐,過了大半天或一天後嘔吐情況改善,惟會感肚脹、肚痛、甚至「屙水」。

細菌性腸胃炎的兒童個案,臨床上較常因沙門氏菌感染引起,主要是吃了未煮熟透的肉類及含肉類的食品、家禽、未經加熱殺菌處理的奶、生蛋,及含生蛋成份的食品,例如兒童至愛的布丁、意大利芝士蛋糕、卡邦尼意粉更是高危。

楊萬鋒指細菌性腸胃炎的兒童患者,不一定出現嘔吐,反而是直接肚痛、肚瀉,並可持續發高燒,大便則多為稀爛或帶黏液甚至血絲,反而並非水狀。

楊萬鋒提醒,一旦懷疑小朋友出現腸胃炎症狀,必須求醫以作診斷,並讓醫生排除其症狀並非由其他兒科疾病所致,因為兒童若患腸道阻塞、或腸扭結,也可引發嘔吐症狀。

小朋友確診腸胃炎而病情屬輕度,可留在家休息,多喝水補充水份和電解質,少食多餐,另也可跟從醫生指示,按需要而適量使用止嘔藥或止屙藥來舒緩症狀。

楊萬鋒在此亦要再糾正家長及照顧者以下兩大常見謬誤:

謬誤1:怕加重病童嘔吐情況而不給喝水!嘔吐較頻密可導致身體流失大量水分及電解質,楊萬鋒呼籲切勿不喝水,他建議可嘗試慢慢給小朋友喝一些含電解質的水,例如喝兩小口停-段時間再喝。

謬誤2:以為腸胃炎一律要服抗生素「殺菌」!楊萬鋒再次提醒,若確診病毒性腸胃炎是不需服抗生素。只有嚴重細菌性腸胃炎例如沙門氏菌感染,醫生才會考慮採用抗生素治療,以阻止肆虐同減少併發症。

最後,一旦發現確診腸胃炎的子女相關症狀不受控,甚至出現異常疲倦、小便明顯減少、意識迷糊等脱水症狀,就必須立即送院作緊急救治,以免因脫水導致休克、低血糖或甚昏迷等危險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