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smart-post-show-pro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var/www/html/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August 2025 – Metrodailyhk

Month: August 2025

專欄

嚴重遇溺須盡早急救 4大身體警號勿落水

凡有水的地方就有可能出現遇溺意外。若不幸遇溺,存活率及出現可致命併發症的機率,往往取決於遇溺者能否即場接受到適當急救,並可及時送院救治。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急症科顧問醫生陳銘賢特於本文講解遇溺的救治和預防。 當遇溺者被救上岸,在等待醫療救援之時,可為其進行下列急救方法:對於已失去知覺但仍有呼吸心跳的遇溺者,切勿拍打背部及腹部誤以為可助排出水份,正確做法是將之置於「復原臥式」,即身體側臥、頭部略向下的急救姿勢,以便可保持氣道暢通,並讓吸入肺部及胃部的積水可從口腔流出。 對於沒有呼吸心跳的遇溺者,則要立即進行心肺復蘇法(又稱心肺復甦法,英文簡稱CPR)來維持血液循環,並盡早使用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英文簡稱AED)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愈早得到以上急救,就愈能夠提升送院後能救活的機會。 陳銘賢指一旦錯過即時心肺復蘇法急救,嚴重遇溺者送院救治後的存活率會大幅下降,即使能救回也因腦部曾缺氧太久而受損,繼而有可能出現失去語言能力、不能控制身體活動等後遺症,甚或會變植物人。另外,他亦提醒遇溺後即使已清醒看來沒有異樣或症狀輕微,也建議就醫檢查,並觀察一段時間,因為相關的呼吸系統併發症可在遇溺後數小時或甚數天內才出現。 遇溺時,由於肺部功能受損,無法有效進行氣體交換,導致血液中氧氣不足,二氧化碳又無法排出,於是令血液中酸性物質增加而引發酸中毒。 當缺氧和酸中毒同時發生,會影響心臟功能,可導致心律不整,甚至心跳停止。此外,遇溺造成的肺部損傷和肺泡塌陷,更可引致呼吸衰竭或甚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英文簡稱ARDS)。 因此,遇溺者入院後的緊急對應治療包括:供氧以處理低血氧症、改善電解質失衡。若患者體溫過低,就要使用體外或體內復溫方法來恢復正常體溫。如有需要亦可靜脈輸注碳酸氫鈉以緩解酸中毒。當出現癲癇發作、低血糖、低血壓、細菌感染等的症狀亦需給予對應治療。另亦要監控心律,按情況降低顱內壓,緩解腦水腫,同時維持腦部供氧足夠。 陳銘賢提醒大家要留意當出現下列4個身體警號,切勿下水以免增加遇溺風險:1)患病中,包括普通傷風感冒,因身體的免疫力及體力會比平日低;2)休息不足,身體感疲倦;3)飲酒後或服用藥物之後;4)感覺四肢的肌肉繃緊、僵硬、甚或疼痛,以及肌肉不由自主的收縮,大有可能是抽筋的先兆,不宜下水。 還有的是,大家除了落水前要有充足熱身及避免過飽、過餓、過累情況下游泳之外,游泳期間適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以及水溫太低感太冷時即上水休息,均可有效減低水中抽筋的風險。

專欄

「雞尾酒療法」降血壓 提升效果減副作用

高血壓在本港日漸普遍且有年輕化趨勢,心臟科專科醫生郭俊傑形容,持續高血壓猶如在全身血管埋下計時炸彈,「持續高血壓會對血管內的細胞造成破壞,繼而有機會令膽固醇、血糖等積聚在血管內壁,久而久之令血管出現堵塞,不但有機會發生在心臟血管引致冠心病,也可能發生在腦血管引致中風,以至全身的血管也有機會受同樣的影響,導致阻塞、出現血管瘤等,所以高血壓其實是影響全身血管的。」 此外,高血壓對心臟結構也會有影響,持續高血壓之下心臟肌肉會變得肥厚,容易引致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正、心瓣功能受影響等種種問題。 在日常工作中,郭醫生不時會聽到病人說:「我血壓百四、百五左右,正常的。」反映至今仍有不少市民並不清楚血壓的指標,「其實我們視為正常的血壓應該是上壓120 (mmHg) 以下、下壓80 (mmHg) 以下,若上壓140以上,或下壓90以上就屬於高血壓,而介乎兩者之間的我們稱為高血壓前期。」 高血壓的成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當中原發性佔了大約九成。繼發性高血壓主要指由其他問題例如睡眠窒息症、腎血管收窄、腎上腺瘤,或長期服食減肥藥、類固醇等引起,只要處理好病源,一般來說高血壓也會有改善。 「睡眠窒息症是其中一個常被忽略的高血壓原因,」郭醫生提醒,「尤其中年以上,體重超標的人士更常見,外貌特徵是下巴好像向後縮。他們睡覺時口腔內的軟組織經常會堵塞呼吸道,引致睡眠窒息,鼻鼾聲很大,同時也會影響至血壓上升。若懷疑這是其中一個引致高血壓的原因,可在家中進行簡單的睡眠測試,確定的話考慮配戴睡眠機幫助睡覺時呼吸,很多時血壓也會隨之而下降。當然,體重管理也很重要,減輕體重對降血壓會有一定幫助。」 至於原發性高血壓,若已做好生活和飲食調節、控制體重等,仍持續高血壓的話,可考慮以藥物幫助控制。郭醫生表示現時高血壓藥的使用已發展至「雞尾酒療法」,「一般不會使用單一種藥至劑量上限才加入其他藥,而可能在一開始時充分了解病人各方面的情況和需要,使用多於一種藥,例如降血壓同時可保護腎臟血管、或減輕心臟負擔等的藥,而每種藥的劑量不太高,這樣對於降血壓和維持病人的整體健康可以更有效,因高劑量藥物帶來的副作用則可以減輕。當然,哪個藥物組合最適合病人,必須先經過詳細的檢查,了解病人整體的問題和共病,再作出選擇。」 透過不同藥物的協同作用來提高治療效果,同時可减少單一高劑量藥物帶來的副作用, 加上生活調節,患者能更有效地控制高血壓,提升整體健康。這種多藥物組合的治療方法,不僅能降血壓,還能降低心臟疾病、中風及其他血管問題的風險,讓患者享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專欄

探索與成長並重的暑假

暑假是孩子一年中最期盼的時光,對不少家長而言,卻是既期待又迷惘的「試卷」。如何為孩子規劃一個有意義又愉快的暑假?這個長假期最大的意義,其實不在於天天排滿活動,而是在規律之下保留彈性,既能休息,也能探索生活。透過良好安排,暑假可以成為孩子自律、發現興趣、親子共融和身心成長的重要契機。 「留白日」開心先行 很多父母擔心假期一鬆懈,孩子作息紊亂、虛度光陰;另一方面,也有家長把孩子的行程排得滿滿。其實,理想暑假應平衡結構與自由。其實暑假安排應視為孩子的歡樂時光為大前題,家長可訂下基本作息,如最遲起床、固定膳食時間,維持日常節奏而不必每分鐘都規劃。定期預留「留白日」,讓孩子自主決定做什麼——發呆、閱讀、畫畫或隨意探索。在暑假日程規劃中邀請孩子參與,提出期望與目標,不只提升投入感,也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多元活動兼顧學習 暑假不只是「遊樂放題」,更是知識與能力的提升時期。家長可每日設計多元活動:學術提升如閱讀、寫作,動手實踐如手工、科學實驗、教長輩用電腦等。適量運動不可少,如單車、跑步或球類,幫助鍛鍊身心。而電子產品可以適度放寬,但應制定使用時間,上網看片或打機限時進行,要明白孩子一旦養成放題習慣,將來就難收回承命。大人不妨以身作則,身教孩子如何兼顧玩樂與自律。 家務參與學責任 假期是培養生活技能的良機。可讓孩子分擔家務:飯前收桌、擺餐具、收拾玩具或物品,體會家庭分工與責任。鼓勵孩子參與暑假規劃,自己提出想參加的活動或目標,例如學習新技能、閱讀一套書、完成一件創作。這些過程能增強自我管理與成就感。 安靜時光培養專注 每天安排「安靜時光」,讓孩子遠離電子產品,可自由看書、畫畫、寫字,甚至發呆都好。初期若孩子抗拒,家長可從孩子電子遊戲的興趣出發,提供相關書籍或活動做引導。父母亦可身教,多在孩子面前閱讀、寫作或做手工藝,潛移默化地讓孩子感受到「無電子生活」的樂趣與可能。 暑假不是要孩子做「贏在比賽起跑線」的準備,而是自主探索與成長的黃金期。好好與孩子一起訂立時間表,以結構係導航,自由係燃料,兩者結合先可以鼓勵孩子自主成長又不失規律;彈性規劃,鼓勵參加多元化活動,讓暑假過得開心和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