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穩固牙骨根基 提高植牙耐用性

植牙是現時最先進的補牙方法之一,植牙後的牙齒無論是在外觀、耐用性或是堅固性上都與天然牙齒相差無幾,因此成為了許多缺牙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案。即使植牙技術十分成熟,患者在術前需接受詳細的口腔檢查和風險評估,以確定是否適合植牙。手術前,不少人都會被牙醫要求先經過「補骨」才能進行後續的治療。到底甚麼是補骨?補完骨後隔多久才能植牙?

植牙指的是以不會與人體產生排斥反應的鈦金屬製作成人工植體,然後植入缺牙部位的牙槽骨中,植體與骨頭結合後會形成支撐假牙的基礎,之後在植體上面安裝人造牙冠、牙橋或放置假牙托,填補單顆、多顆或全部缺失的牙齒。手術前,牙醫會先了解患者的身體及口腔健康狀況,再使用3D立體掃描X光,了解牙槽骨的闊度及長度,評估是否需要先補牙骨再植牙。

如果患者缺牙過多,或缺牙已持續了一段長時間,因為缺少牙齒的支撐,他們的牙槽骨會逐漸流失和萎縮,若牙槽骨太薄或萎縮狀況嚴重,植牙便得不到足夠的骨質支持,會影響植體的穩定性,植牙便無法穩固地屹立在牙槽骨中,甚至會導致更嚴重的問題。例如,在上顎植牙時,牙槽骨高度不足可能增加刺穿鼻竇的風險,引發鼻竇炎;在下顎植牙時,由於下顎存在許多神經,一旦損傷下顎骨神經,可能會導致半邊嘴唇和舌頭麻痺。因此,牙槽骨狀況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進行補骨手術,在他們的植牙區域附近添加骨粉或其他骨材料,才能讓人工植體與骨頭緊密融合,維持整齊正確的位置。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牙骨補充的方法和步驟有所不同。首先,如果患者只缺少一顆牙齒或需要填補小範圍的牙槽骨,通常會採用「骨脊保存術」,將補骨物料直接放入拔牙洞內,與血塊混合,約等待4個月後可進行植牙手術。其次,如果需要填補的牙骨量較少,則會使用「骨引導再生術」,在進行植牙手術的同時,將人工骨粉放在植體周圍位置並進行縫合,約等待2至3個月,讓牙骨與植體結合,之後可以進行植牙冠的製作。

第三種補骨方法是「塊狀骨移植」,適用於缺失多顆牙齒且顎骨明顯缺損的情況,通常使用患者自體的骨骼塊或合成骨材料進行補骨,自體骨骼可以從下顎骨、臀部、脛骨或第三磨牙智慧齒取骨,需等待約4個月才可進行植牙手術。最後,在上顎需要植牙且骨量不足的情況下,會使用「上顎竇增高術」,通過手術將上顎竇膜提升,然後在竇膜下注入骨粉,增加骨骼高度,但需要約6到9個月的時間,讓骨材料與上頜骨融合。

補骨是植牙手術中的關鍵步驟,它提供了足夠的骨質來支撐牙種植體,使植牙能夠成功且長期穩固。在進行手術之前,牙醫會對患者進行詳細的口腔檢查和診斷,如果患者對於補骨程序感到擔憂或有任何疑問,建議向牙醫查詢,以商討最合適的治療方案,確保能夠順利進行補骨手術並成功完成植牙,重拾美麗的笑容。

牙科醫生 楊連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