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疫後香港 「家庭幸福感」指數調查發布

疫情後,市民生活模式有不少改變,其中包括家庭的互動方式。為更深入了解港人疫後的「家庭幸福感」,以及探討如何利用創新家庭服務模式以回應家庭的各種變化及需要,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策劃及捐助的「賽馬會智家樂計劃」,與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護理學院團隊於 2023 年 7 月至 8 月期間,向超過 4,500 名成年人進行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近六成受訪者自評的「家庭幸福感」指數屬於高,而家庭幸福感與性別(女性較多)、年齡(較年長)、教育程度(受過專上教育)、家庭月入(港幣六萬元或以上)及住屋(擁有自置物業)等因素成正比。

值得注意的是,當問及過去三十天受訪者曾否進行可以令家庭幸福/快樂些的活動,七成受訪者表示曾經和家人溝通/傾談、和家人一起食飯、陪伴家人、讚賞家人,然而只有16.7%受訪者表示過去三十天曾經和家人一起做運動,某程度反映不少香港人仍然少做運動,亦比較忽視和家人一起做運動的重要性。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愈來愈多受訪者傾向使用線上的家庭服務,以及參加社福機構舉辦的網上活動,以促進家庭關係。而綜合這次調查結果及前線社工姚倩明姑娘的經驗,受訪者傾向以網上形式參與活動的五大原因包括:服務時間更有彈性、有專業人士提供專業輔導、免費服務、可隱藏身份,以及可快速得到相關的資訊。

「賽馬會智家樂計劃」項目首席調查研究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助理院長(學生專業發展-醫療衛生科學)、護理學院教授王文炳教授指出:「透過了解家庭幸福感,以及找出構成家庭幸福感的關鍵元素,我們能夠更有效地支援社會大眾,建立更健康、快樂、和諧的家庭生活。這調查顯示受訪者希望利用資訊科技提升家庭幸福感,我們會繼續與社福機構合作開展公眾活動、優化家庭服務、強化家庭功能以改善家庭關係。」

(左起)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前線社工姚倩明、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豐盛耆年及長者服務)王兼揚、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護理學院教授王文炳、服務使用者羅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