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旅伴?旅絆?只是一線之差

香港人喜愛外遊,即使得三天紅日,都會將補假和周末左併右夾湊數找到一個七天的假期,可是滿心期待的旅程,有時卻會給同行的友人破壞好心情,錢花和假期都花了,卻弄得敗興而回。最近和朋友聚會大家都分享了很多因「旅伴」而起的不愉快經歷,所以今次想和大家談談結伴旅行的禮貌。

個案1:同枱食飯毫不理人

M很喜歡到日本旅行,有次難得約到居住在當地好朋友兼行山教練同行。雖然他的行山經驗很豐富,M和家人都學懂了很多行山知識,怎知這位都是香港人的導遊卻恃熟賣熟,每次到餐廳吃飯時,他不單把自己的家人叫來一起吃飯,更自把自為一輪咀流利日文點自己喜歡的菜式,完全沒有問M和家人的想吃甚麼,亦不解釋餐牌的內容。

最後上桌的食物對於M的兒子和媽媽明顯不合口味,總是要到便利店買杯麵和宵夜,她笑說:「幸好在日本總有一間便利店在左近!」

M更不滿是教練經常拉著她的兒子說他的富豪客戶小秘聞,讓小孩子不明所以。其實不管作為導遊還是同行的友人,兼顧大家的感受,懂當地語言負責點菜的,可以先問問大家想吃甚麼,對食物有冇特別的禁忌,點菜前作簡單翻譯,讓同行的大部分人都可以享受到自己喜愛的菜式。

個案2:我不是隨團褓姆

C本身流利日語而且經常到世界各地公幹,所以經常都有朋友相約去外地旅行。有次他和兩對情侶到日本旅行,之後決定要慎選旅伴。

當中有一對情侶由計劃行程時已說:「我不懂,你們做好行程表我才看吧!」連香港便利店買到的漫遊手機卡也要為他們張羅,到當地後這對情侶「放軟手腳」,在Airbnb煮早餐,這對情侶等大家煮好了才出來吃;大家在百貨公司門口說好1小時後再集合,他們會突然急打電話給C,原來買衫時想要人做翻譯;走到一間咖啡店坐下,明明餐牌是英文的,而且店員亦懂日語,這對情侶卻說不懂看,要求C為他解釋內容並找一杯餐牌來沒有的飲品。

其實有幸大家成為朋友一起去外遊,大家好好相處是增進友誼,令開心double up的機會,但這對情侶卻只想自己開心,大發公主王子病,到頭來只會成為友人間的旅伴黑名單。一個開心的旅程在於每個同行的人都應該做好自己,一些行動要分工合作,有些時候要守望相助,才能令旅行更開心愉快。

鄭穎珩
臨床心理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