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中醫攻防-李灼珊中醫師-每週五, 專欄

孕婦產後便秘 宜用中藥補氣

女人生孩子其中一個常見問題是「產後便秘」。這聽起來好像只是小問題,但剛生產完的媽咪,已經有許多事要煩心和辛苦,若再加上便秘困擾,真是百上加斤,辛苦有誰知。 一般來說,產婦生產後數日沒有大便,或大便乾燥、結實,難以排出,都稱為產後便秘。我們身體的氣是用來推動一切的,包括排便。而產婦因血虛而引發氣虛,氣不能運行於腸道,血也不能滋潤大腸,於是產生大便困難。產婦可從飲食和生活習慣著手改善,例如多喝水,一天喝2公升也無妨;並且要多吃高纖維食物如蔬果、麥皮等,還應養成一有便意立刻去廁所的習慣,不可拖延。 當然,適當使用中藥也有幫助。但要注意,由於產婦的便秘是因血虛引致氣虛而起,不能用一般人治療便秘的瀉下方法,否則會進一步大傷產婦的元氣,而導致有機會出現產後抑鬱症。以下是一條治療產後便秘的經驗方:黨參8錢、當歸8錢、何首烏5錢。 表面看來這方內並沒有瀉下、潤腸的藥物,實則它是通過增強產婦的氣血,使產婦的腸道運行情況恢復正常,從而有正常的大便,所以是治本兼可同時調理產婦身體的好方法。 作者:香港註冊中醫、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

Angel Ho - 美容時尚, 專欄

Girls’ Secret – 你知道產後收陰黃金期嗎?

上篇講到研究報告指出本港有高達7成半懷孕女性常受產後尿滲困擾,不少女士因尷尬而不敢求醫,或用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暫時處理產後尿滲問題,嚴重的可能會引發尿道問題!對於呢個題目,累積多年經驗,經常為不同業界做分享,亦與不同的醫生交流分享。 今次再繼續詳細講解有什麼療程,可以幫忙改善。產後一般常見尿滲問題、陰道鬆弛、夫婦生活質素下降,而產後修復黃金期是產後6個月內,成效更加顯著。一定要通過改善及正確訓練盆底肌肉,才可以有效控制情況,面對小便失禁、陰道鬆弛問題最好的方法,就係進行預防性的治療。 坊間最常討論ULTRA FEMME 360收陰機療程、幸福椅和Fotona收陰機療程,究竟有甚麼分別? 【ULTRA FEMME 360收陰機療程】療程透過超聲波結合單極射頻,以熱能刺激膠原增生,透過一次性探頭,深入女性私密處,360度釋放熱能射頻,大約8分鐘的療程就可以刺激陰道周邊膠原蛋白再生與重組,活化細胞層,改善陰道鬆弛並提升尿道的支持力。不單改善陰道鬆弛、尿滲問題,更透過探頭為女性私密處作保養,緊緻私密輪廓平滑外陰肌膚及美白淡色,更加可以改善念珠菌、陰道炎等問題,是一個較為全面的療程。 【幸福椅】療程透過專利HIFEM™️技術,帶動盆底肌持續收縮提升,令到整個盆骨底部的肌肉有得到改善,從而改善了尿滲問題,是一個改善單一問題的療程。 【Fotona收陰機療程】療程採用2940nm YAG 激光,刺激淺層結締組織,療程後會為陰道帶來傷口,需要一至兩星期恢復。值得留意的是療程所用陰道探頭會循環再用,所要一定要選擇信譽良好的中心接受療程。如消毒出現問題,會有患者互相感染情況或更嚴重風險。 療程之間都各有好處,大家可以選擇合適的療程、信譽良好並有信心保證的中心接受療程。從根本改善尿滲問題,愛錫自己做好私密處的護理! 作者:Angel Ho擁有自己的專屬護膚品牌,專注研究各類護膚產品、美容儀器、療程超過10年,此欄會和大家分享自己多年研習的美肌心得。 IG:angelll_ho(https://www.instagram.com/angelll_ho/)

K.O. 腫瘤筆記-臨床腫瘤科專科林嘉安醫生, 專欄

K.O.腫瘤筆記

患癌無小事,癌症對絕大部份人來說都是一生中最大的挑戰!自從前美國總統尼克遜向癌症「宣戰」之後,很多人喜歡用上「戰爭」來比喻抗癌的過程,但癌症治療過程中牽涉的醫學決定、個人意願、期望以及對生命的價值觀等種種不同考量,又絕對非只論「輸贏」的戰爭可比!再者用充滿軍事意味的字眼或會對癌症患者及其照顧者產生無形的壓力:是否只有用上最進取的治療方案才可稱為「癌症鬥士」?又或是選擇較溫和方案或紓緩治療的病人便是「失敗者」? 抗癌是歷程,不是戰爭。我從來都不會說什麼戰鬥到最後,反而是要讓病人及家屬知道我作為醫生能怎樣陪伴和支持他們走過這段路!還記得患上晚期大腸癌的病人L確診時已將近80歲,第一次見面時已明確表示願意治療,但怕辛苦亦絕對抗拒過於進取的治療,所以化療都以簡單、減量的方案為主,雖然不能根治而病情會有反覆,間中亦要配合小手術或局部電療輔助控制病情,幸好這些治療似乎都沒有觸及他「過於進取」的底線!一轉眼已過了七、八年,他撐着拐杖仍能每個早上跟老友飲茶、堅持每天返公司走一趟,家人還怪他太百厭了! 癌症治療並沒有輸贏,存活日子長短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無論時間多少也要活得精彩! 臨床腫瘤專科林嘉安醫生

專欄

監察麻醉:保障手術安全的關鍵步驟

1.甚麼是監察麻醉 (Monitored Anaesthetic Care, MAC) ?監察麻醉是指由麻醉科醫生主理的鎮靜麻醉技術,並非全身麻醉(General Anaesthesia)。在整個過程中,麻醉科醫生會對病人的生命徵象進行監測。他們會使用不同的方法和藥物來幫助病人減輕焦慮、緩解疼痛。同時病人能維持自主呼吸,並可有限度表達自己或作出反應。必要時,麻醉科醫生會抑壓病人的意識,以便進行醫學檢查、入侵性治療或手術。 2.甚麼情況需要使用監察麻醉?監察麻醉可用於多種類型的檢查或手術,例如一些入侵性檢查,包括:大腸鏡檢查、胃鏡檢查、膀胱鏡檢查、支氣管鏡檢查等。至於一些規模較小、時間較短但相對複雜的手術,如拔除智齒和多生齒、複雜的植牙手術和白內障手術,也可能需要使用這麻醉。另外如果病人因自身因素無法配合檢查和手術,例如極度焦慮,甚至患有幽閉恐懼症,監察麻醉便可幫助他們進行造影檢查。此外,幼兒或智障人士無法配合牙科檢查和治療,他們也可透過鎮靜麻醉以減少焦慮和抑壓意識,配合手術和檢查。 3.監察麻醉的過程是怎樣的?首先,麻醉科醫生會為病人作出評估,確認病人的身體狀況適合進行監察麻醉。然後,麻醉科醫生會根據病人的狀況使用適切的藥物,如口服藥物、麻醉器或靜脈注射藥物,以減輕病人的焦慮,抑壓他的意識。麻醉科醫生也會給予止痛藥,以減輕病人在手術或檢查期間的疼痛。在整個手術和檢查過程中,麻醉科醫生會監測病人的生命體徵,如血壓、心跳、血氧含量、呼吸頻率等。同時,麻醉科醫生會適應情況去調整藥量,控制鎮靜麻醉的深淺程度,確保病人能安全地完成手術和檢查。完成手術和檢查後,麻醉科醫生會停止用藥,使病人進入復甦階段。醫生或受專業訓練的護士會持續監測病人的情況,直至病人意識完全達致清醒狀態和生命徵象穩定。最後,護士或醫生會讓病人嘗試喝水。如病人沒有感到不適,走路平穩,可由成人陪同回家休息。 4.監察麻醉的好處對病人來說,監察麻醉可減少他們在手術或檢查期間產生的焦慮和痛苦。麻醉藥能抑壓他們的意識,甚至忘記手術過程。由於全程有麻醉科醫生控制藥物劑量和監測身體狀況,病人更安心,有助檢查和手術順利完成。同時,外科醫生可以更專注於手術或檢查,令手術過程和效果更理想。

專欄

傳統牙箍不是人人都適合?了解其作用、優劣及護理要點!

甚麼是傳統牙箍? 傳統牙箍方法是在每顆牙齒上貼上金屬製的矯正托槽「牙釘」,利用橡筋或鐵線來固定金屬弓絲,再透過定期在牙箍上施力,將牙齒在牙醫計劃的「軌跡」上移動至目標的位置。 甚麼情況需要考慮使用傳統牙箍? 選擇箍牙前,應考慮以下幾個因素。無論簡單或較複雜的牙齒問題,醫生都會根據病人實際情況,去建議使用傳統牙箍或隱形牙箍。 現在隱形牙箍已經累積超過20年創新研發成果,能配合採用專利3D模擬電腦軟件,準確計算療程時的牙齒移位幅度,將此技術與牙醫專業知識相結合,牙醫就可以與病人溝通共識最適切的個人化療程計劃,並透過3D電腦模擬預覽療程進度及效果。 若以外觀因素作考慮,希望矯正過程不太顯眼,則建議使用隱形牙箍。但由於病人可自行除下隱形牙箍,而在療程期間,牙箍必須每天佩戴 20 至 22 小時才最有效,病人必須有自律能力配合牙醫的指示。所以,如果無法自律保持穩定配戴隱形牙箍,便需要考慮選擇傳統牙箍。 傳統牙箍的好處和壞處是甚麼? 由於傳統牙箍較能確保穩定佩戴,能避免病人不自律佩戴令療程延誤的問題。醫生可以透過擺放矯正托槽「牙釘」的位置、更換不同特性的金屬線和在牙齒上作出調節,控制牙齒的位置。 而傳統牙箍最大的缺點則是其外觀問題。金屬牙箍較為明顯,可能會影響患者的外觀和自信心。其次是清潔困難,因為傳統牙箍會固定牙釘和鐵線在牙齒上,所以清潔牙箍和牙齒可能更為困難,需頻密洗牙,以免清潔不當,拆除牙箍後遺留脫鈣色斑。傳統牙箍亦會因施加壓力較強,牙齒容易癱軟,造成不適,有時會為患者帶來痛感,亦容易創傷口腔黏膜。 使用傳統牙箍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通常牙醫會建議患者每隔3到4周覆診一次,讓牙醫檢查牙箍的狀態,在牙箍上施力,將牙齒在牙醫計劃的「軌跡」上移動至目標的位置,以確保矯齒進展順利。療程期間亦有機會因咀嚼過硬食物至令牙齒矯正托槽「牙釘」鬆脫或鋼線折斷,便需要「急診」讓牙醫為你重新放上! 患者亦應嚴格遵守牙醫的建議和指示,如每天刷牙兩次、每次刷牙至少兩分鐘及使用矯齒專用牙刷、牙線、牙縫刷清潔牙齒及「牙釘」縫隙,避免食物殘渣積聚在周圍。另外,病人亦應避免咬硬物和黏性食物,以免損壞牙箍。亦建議患者定期洗牙,以去除牙齒表面的牙垢和牙石,保持牙齒的清潔和健康,確保矯齒效果。除此之外,患者也應避免攝入過多含糖食物和飲料,避免引致蛀牙和牙齦疾病。 選擇合適的矯齒牙箍方式是一個重要的決定。對於自己應該使用傳統牙箍或隱形牙箍,了解其優缺點及箍牙後的相關護理,對於矯齒效果十分重要。準備箍牙前,應與牙科醫生充分溝通,了解各種選擇的利弊,幫助你做出最合適的決定。

K.O. 腫瘤筆記-臨床腫瘤科專科林嘉安醫生, 專欄

香港人癌症健康素養的反思

價值不菲的抗癌「𥔵療」、「腦區治療」和「荷爾蒙回春療法」,大家到底是對其嗤之以鼻還是趨之若鶩呢?這都不是傳聞,而是新聞,悲劇還在重複發生! 香港防癌會剛發佈了《癌症患者與照顧者癌症健康素養》的問卷調查結果,成功訪問人數超過230人,當中近六成受訪者為癌症患者,約四成受訪者擁大專或以上學歷。調查發現他們在確診後三個月內平均接收超過90項癌症相關資訊,但當中不足三成來自醫護人士或機構,結果八成受訪者表示未能判斷大部份網上癌症資訊的真確性,亦有超過五成受訪者表示曾因腫瘤科醫生會診時間不足而無法解答所有疑難,最終大部份受訪者只能根據「常理」判斷,並寧願相信病友的親身經驗或「多Like / Share」的癌症資訊!由於pat,惶恐的心情和緊絀的醫療資源,不難理解這些癌症病人在跟隨「常理」或「Like/ Share數」這些可信度參差的資訊作決定後,四成人表示會感到不適或會因與家人持有不同意見而產生磨擦,甚至有超過兩成人感到後悔! 「癌症健康素養」(Health Literacy) 是指一個人獲取、理解、分析和應用癌症相關健康信息的能力。要提高癌症健康素養,大家平時要多留意和閱讀健康相關資訊,以免一旦生病時被海嘯式的資訊衝擊惶恐的心情而藥石亂投;亦要認清資料來源,集中瀏覽政府或公信力較高的網站;醫生和病人都不可能有無限的時間,所以見醫生之前要預備好自己想問的問題和準備好自己的病歷,盡量在有限的時間提升診症的質素。不良的醫療手法時有聽聞,沒有最荒謬只有更荒謬! 要避免這些騙徒、神棍得逞,大家必須裝備自己,提升健康素養! 臨床腫瘤專科林嘉安醫生

專欄

甚麼是牙橋?人人都可以使用牙橋嗎?

牙橋是一種常見的牙齒修復方法,用於填補缺失的牙齒,防止鄰近牙齒移位。牙橋不僅可以使牙齒不齊的人恢復完整笑容,更能改善咀嚼功能和語言表達。但牙橋並非適合所有人,了解它的好處、壞處及適用情況,有助你選擇最佳的牙齒修復方案。 1.甚麼是牙橋? 牙橋是一種填補缺牙空隙的修複方法,通常由兩個橋墩(位於兩側的支撐牙冠)和中間的缺牙部位組成。它依靠相鄰的健康牙齒做支撐,恢復缺失牙齒的功能和外觀。金屬合金和陶瓷都是製造牙橋的常見材料,其中陶瓷牙橋在美觀上則更接近天然牙齒。 2.甚麼情況需要使用牙橋? 當你缺失一個或兩個相鄰牙齒時,牙橋便是其中一種解決方案。它適用於缺牙區域兩側都有健康牙齒作為支撐的情況。相比植牙,牙橋的治療時間更短、成本較低、且無需手術。 3.製造牙橋的材質有哪些? 牙橋的材質可分為金屬、全瓷冠和金屬燒瓷。雖然金屬牙橋的價錢較低,但它看起來會較顯眼且影響觀感,因此現在較少人選擇金屬牙橋。而全瓷冠牙橋的外觀接近牙齒真實的顏色,且較為穩定,使用年限會較長,但全瓷冠牙橋的製作過程十分繁瑣,因此這類牙橋價錢相對較高。另外,金屬燒瓷的牙橋則是內層用金屬,外層就以燒瓷模擬牙齒的色澤,這類牙橋的價格介乎金屬和全瓷冠牙橋之間。患者可根據具體需求和牙齒狀況,和牙醫溝通後再選擇合適的牙橋材質。 4.牙橋有甚麼好處和壞處?牙橋能恢復牙齒美觀、改善咀嚼和語言功能及防止其他牙齒移位。另外,牙橋治療時間較短,成本亦更低。然而,牙橋需要磨削旁邊健康的牙齒,亦可能隨時間推移而需要更換。此外,牙橋的清潔較複雜,例如需要於每日刷牙時使用牙線清潔,以避免出現口腔問題。 5.牙橋是否適合所有人? 牙橋並非適合所有人。如果缺牙處兩側的牙齒角度不一致,或者缺牙過多,牙橋便不是最佳選擇。如果口腔最後一顆牙齒缺失,由於後方沒有其他牙可作支撐,也不建議以牙橋治療。此外,如果缺牙區域的鄰近牙齒不夠健康,或患者有牙周病問題,也可能不適合進行牙橋治療。總結來說,牙橋是一種有效的牙齒修復方法,比植牙更方便、快捷。然而,患者是否選擇使用牙橋,以及使用哪一種材質,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牙齒狀況和個人需求進行專業評估。在考慮牙橋治療時,應與牙科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了解所有選擇的利弊,再做出合適決定。

K.O. 腫瘤筆記-臨床腫瘤科專科林嘉安醫生, 專欄

潮語:「癌症健康素養」

這天姑娘開門進來時有點慌張:「你的病人和太太在外面吵得很厲害,你看看要不要開解一下?」待得病人N和太太進來,目測相安無事、恩愛如昔,細問之下才腼腆說出是為了早餐的一塊牛扒而吵架,「戒口」這議題已差不多成為他們每天爭拗的導火線!剛確診末期腸癌兼肺轉移的病人L突然改變主意,決定不接受鏢靶藥和化療,因為她說自己在商界打滾多年,認識不少奇人異士,這次經朋友引見曾醫好不少富商名人的隱世神醫,並已開始服用抗癌妙方! 以上都是真人真事,實際上還有比這更荒謬的,不能盡錄!在這資訊爆炸的年代,病人及家屬除了網上「Dr Google」的意見,還要接收從各方親朋好友轉發過來的海量資訊,對已經心亂如麻的病人及家屬來說,並不容易作出合適的決定,甚至有諱疾忌醫或藥石亂投的情況發生。 「癌症健康素養」(Health Literary) 是指一個人獲取、理解、分析和應用癌症相關健康信息的能力,有研究顯示健康素養較高的病人會有較好的生活質素、較少的心理壓力及治療相關副作用。關鍵當然是如何提升癌症健康素養!簡單的建議是要多跟主診醫生溝通,不過一般診症時間較短,所以病人要提高診症時的效率,在見醫生前應先預備好完整病歷和記低想問的問題;在接收或發放資訊時亦要提高警覺,認清資料來源是否可信(例如: 並不是多轉發或多like便可信)?內容是否和自己的病情相關(例如:肺癌病人就不能照單全收乳癌病人的治療方案)?數據是否最新(例如:要留意訊息發佈日期)? 香港防癌會每年12月第二個星期日都會舉辦「香港癌症日」,同期亦會以不同的癌症相關主題向病人及家屬作問卷調查,今年的主題便是癌症健康素養,調查結果將於12月初發佈。到底香港人普遍的癌症健康素養如何?大家拭目以待! 資料來源:香港防癌會 https://www.hkacs.org.hk/en/ 臨床腫瘤專科林嘉安醫生

專欄

青少年濕疹可能和食物過敏有關?找出致敏源,對症下藥才為上策!

濕疹是一種常見於小兒和青少年的慢性皮膚疾病,由免疫系統失調引起,不僅影響皮膚健康,更與食物過敏息息相關。其發作原因可能是先天或後天因素引致而成,食物是其中一種導致過敏的原因。以下將探討青少年的濕疹與食物過敏之間的關聯及提供相關應對方法,有助於紓緩濕疹的發作。 哪些因素誘發濕疹的發作?濕疹可能因先天或後天因素引致而成,先天遺傳因素方面,如家族中有濕疹、哮喘或過敏性鼻炎史,會增加小兒和青少年發病的風險。而後天環境因素方面,食物過敏是其中一個原因,牛奶、蛋類、海產、牛肉或花生等食物中的蛋白質,會影響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誘發濕疹發作。 哪些是常見的致敏食物?牛奶及乳製品、雞蛋和小麥製品是常見的致敏食物。牛奶中的乳蛋白質和乳糖是常見的過敏源,可能會引起皮膚發炎和痕癢。雞蛋,尤其是蛋清中的卵白蛋白。另外是小麥製品,如麵粉、麵條和餅乾等,其小麥蛋白成分可能會導致過敏反應。以上這些食物致敏源可能因人而異,每個患者對不同食物的反應都不同。 如果懷疑孩子的濕疹是與食物有關聯,應該如何應對?進行食物致敏源測試對於預防和治療濕疹都至關重要。食物致敏源測試可分為IgE致敏源測試(即時性過敏測試)和IgG致敏源測試(延遲性過敏測試)。IgE測試通常用於檢測對特定致敏源的過敏反應,徵狀較容易被發現;而IgG測試則用於檢測對特定致敏源的延遲性免疫反應,一般在接觸致敏源後的數小時至數天後發生。這些測試可以確定一個人對某些物質和食物是否存在過敏反應,有助避免濕疹發作。 如何選擇適合濕疹人士的食物?選擇適合的食物對於濕疹患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應選擇細條的海魚,魚類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同時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以幫助皮膚修復與鎖水。在烹飪油方面,牛油果油含有維生素E,可以幫助紓緩皮膚發炎,而且冒煙點高,可避免在高溫烹飪時產生有害物質。 濕疹由多種因素引起,透過進行致敏源測試有助患者確認濕疹發作的來源,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小兒和青少年的濕疹。如果發現你的孩子有濕疹症狀,建議進行致敏源測試,準確找出自身的食物過敏源,從而制定合適的處理方案。

專欄

有牙齒缺失?種植牙齒原理、種類、程序是如何?

種植牙是用來替代缺失或不能保留的牙齒。如病人有牙齒缺失,且身體狀況良好、口腔狀況適合或能改善的話,可考慮通過種植牙治療來修復缺失的單顆、多顆甚至全口牙齒。如口腔內有狀況糟糕的牙齒,如嚴重蛀牙、嚴重牙周病等,可考慮種植牙治療來代替這些不能通過牙科治療保留的牙齒。 種植牙用得長久,最重要的是病人和醫生的信任、牙科醫生的治療理念與計劃以及病人的长期维护。牙科醫生會先評估病人的口腔環境是否適合植牙手術,確保病人沒有牙周病或牙周病已得到控制。及後醫生會為病人進行電腦掃描,檢查牙槽骨是否足夠植入種植牙。 將種植牙放入牙槽骨內是一個小手術,有些病人可能需同時加牙骨,增加種植牙的穩固程度。手術後,種植體通常需3-6個月的恢復期。如果牙科醫生評估種植牙周圍角質化牙齦不足,病人可能需進行一個牙肉移植小手術,確保種植牙的長期健康。 當種植牙在牙槽骨內生長穩固、周圍牙肉生長完成後,牙科醫生會以口腔掃描方法完成修復治療。因此,從計劃治療到裝上牙齒,最簡單的種植牙治療需約3個月時間,如需加牙骨甚至加牙肉的額外治療,整個過程則可能需半年至一年甚至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