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smart-post-show-pro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var/www/html/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講發燒「是非」  冰水抹身 體溫更熱 – Metrodailyhk
專欄

講發燒「是非」  冰水抹身 體溫更熱

相信人人都試過發燒。有人認為「唔發燒唔覺身體好」,有人則害怕「發燒會燒壞腦」。與其繼續道聽塗說,不如由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內外全科醫生張兆麟醫生為大家拆解發燒的是與非吧!

Q1為什麼我們會發燒?

A1張兆麟醫生解釋,我們腦底的下丘腦負責調控身體恆溫,設定核心體溫於攝氏37°C。發燒就是細菌或病毒入侵身體時,受襲的細胞出現發炎反應並釋放求救訊號,下丘腦收到通知後立即將核心體溫調升到38°C或以上,以造就高溫環境一方面激活免疫力,一方面令入侵的細菌及病毒難以存活,將其致病力減弱。

Q2究竟探熱時體溫幾多度才算發燒呢?

A2當發現體溫比個人正常體溫高出攝氏0.5度或華氏1度,就已屬發燒。惟張兆麟醫生指個人正常體溫因人而異。例如兒童新陳代謝較快,體溫調整功能不穩定,體溫會較高,女性一般比男性平均體溫高0.3至0.4度,她們在排卵期和懷孕時的體溫亦會較高。因此會以36.2°C至37.1°C之間的範圍作參考。

此外,也要留意不同的探熱方法,發燒溫度亦有少許差異:口探要高於37.5°C才是發燒,但耳探和肛探就要高於38°C;腋探則需高於37.3°C,但額探只高於36°C就已屬發燒。

Q3有發燒一定是患流感嗎?

A3張兆麟醫生著大家必須要弄清楚,發燒不是單一的疾病,而是身體受感染、受傷的一種警號,臨床上不少疾病都會引致發燒,因此還需要留意伴隨的其他症狀,有懷疑須立即求醫。

臨床上固然最常見的是患流感時,會出現發燒,並或兼有咳嗽、喉嚨痛、流鼻水、肌肉痠痛、疲倦和頭痛,亦可能出現嘔吐和腹瀉等。

但其他疾病如腸胃炎、泌尿系統炎症、免疫系統異常問題等疾患也可導致發燒。此外,肝炎患者,發燒之餘,更伴隨噁心、黃疸及茶色尿的症狀。至於急性危疾如腦膜炎,患者也會發燒同時可兼有頭痛、噁心及畏光。

Q4老人家較難察覺發燒?

A4張兆麟醫生解釋,年紀較大的長者由於身陳代謝較慢,故日常體溫可低至35.5°C至36°C,因此身體有感染而發燒也不明顯。若發現家中老人家量體溫時雖顯示36.5°C,但卻出現打冷顫、疲倦、咳嗽甚至呼吸急促的情況,有可能已因肺部有感染而正在發燒,應立即陪同入院求醫。

Q5發燒真的會「燒壞腦」?

A5張兆麟醫生指發燒本身不會「燒壞腦」,但若發燒是患腦炎或腦膜炎所致,並得不到適切治療,就會有損害腦功能的「壞腦」風險。

但無論如何,當發燒持續三天仍不退燒,如果夾雜其他病徵,例如咳嗽、屙嘔或抽搐,必須立即求醫以免出現併發症。

Q6長輩常說小孩要發燒才長高是真的嗎?

A6張兆麟醫生指醫學界暫未有相關數據證實發燒可令兒童增高。推斷是由於踏入青春期的兒童,當發燒時生長速度會因此而暫緩,不過痊癒後,小孩就會回復胃口和精力,身體即可補充足夠營養,並重新啟動發育長高速度,這或令家長錯覺孩子發燒可增高。

Q7發燒時用冰水或酒精抹身是錯的?

A7張醫生呼籲大家:切勿用冰水或酒精抹身,因為會令皮膚血管一下子收縮起來,反而不能散熱,令體內溫度更高。有需要的話其實是用暖水抹身、沖涼或浸浴幫助散熱來舒緩不適。另當體溫較高時,也可服食撲熱適痛以作舒緩。

其他自然降低體溫的適當方法處理,包括:多喝開水、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穿輕便的衣服休息和睡覺。

張兆麟醫生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內外全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