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生蛇抑或濕疹 如何分辨?

中醫稱作「纏腰火龍」,阿拉伯語名為「火之腰帶」,印地語叫做「起大疹」,這些自古以來充滿意象的名稱其實即是我們俗稱的「生蛇」,醫學上稱為「帶狀疱疹」的一種病毒感染,具傳染性。這個在人類古文明時代已出現的疾病,症狀如其名,在特定位置的皮膚表面會出現混雜小水疱的紅疹帶,看起來真的有點像蛇皮上的鱗片,而且痛如火燒、電擊。

香港每3人便有1人一生中有「生蛇」風險。當工作及學業壓力持續過大、長期欠缺休息加上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或疾病影響而削弱免疫力,也會令「生蛇」年輕化,不再是長者專利。

不少人都說「生蛇」跟濕疹,憑肉眼似乎很難分辨。其實可從以下三方面來看其分別。首先,濕疹表面乾燥,較平滑並沒有長水疱,但生蛇所出現的是一顆顆凸起的丘皰疹,表面有水疱而且穿破時會滲水;其二. 濕疹是對稱而生,但生蛇則單側而生,普遍見於身軀包括腰、背、胸口、腋下致肋骨位附近,亦會發生在臉部三义神經線位置例如眼和額。其三. 濕疹痕癢但不痛,生蛇卻會有陣發性刺痛,患處即使被衣服輕輕掃過也會非常之痛。

至於未出紅疹前,「生蛇」可有些跡象? 臨床上病發的頭一天,通常皮膚表面仍沒有紅疹症狀,但可能單側某個位置有點痕癢或少許「赤赤痛」,又或有針刺、電擊般的痛感,有些人此時或會同時有發燒、全身不名疼痛、腸胃不適等的系統性症狀,跟著第二至三天起,原本有痛感的位置開始出紅疹,之後更相繼出現水疱,痛楚亦加劇並帶點癢。

我們之所以會「生蛇」,原因是小時候感染了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簡稱VZV)出水痘,病毒在水痘痊癒後會終身潛伏在神經系統,當免疫力下降時就,會攻擊神經線並走上所屬的皮膚表面範圍出疹及水疱而致病。由於受傷的神經線癒合需時,「生蛇」後又容易出現「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而且年紀愈大,免疫力愈低的患者,神經痛就愈劇烈並可能維持長達數月甚至數年。

因此患者必須把握病發頭三天即72小時內求醫確診,在第一個水疱剛出現時,趕及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來減低病毒繁殖速度,可有效減輕紅疹的刺痛和減少水疱數量,繼而幫助加快痊癒,同時亦有助改善後遺神經痛的嚴重性。惟注意必須遵從醫生指示完成7天的藥物療程,才能發揮最佳療效。

由於患處的水疱自然破穿或不小心抓損時會有傷口,為防細菌入侵感染,也須洗傷口及塗消毒藥膏。如患處痛楚難奈,可按需要服食止痛藥。此外,為免衣料摩擦刺激患處,建議患者改穿鬆身及質料較柔軟平滑的衣服,或使用不黏傷口的已消毒敷料遮蓋患處。

患處的水疱液及黏膜分泌是播毒的根源,因此遮蓋患處亦可避免水疱液易被觸碰到或沾染了與同住家人共用的物件。另當然最重要是留在家中多休息不要再操勞,讓身體恢復抵抗力。

張兆麟醫生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內外全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