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smart-post-show-pro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var/www/html/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降血壓藥種類多 治療亦需個人化 – Metrodailyhk
專欄

降血壓藥種類多 治療亦需個人化

現時本港普遍採用的「高血壓」定義,是指在休息狀態下,上壓高於140 (mmHg),或下壓高於90 (mmHg),並且維持一個比較長的期間。但心臟科專科醫生鄧勁勳提醒,即使上下壓低於這兩個數字亦不代表正常,因為「正常血壓」一般是指上壓低於120、下壓低於80,介乎中間的會視為「高血壓前期」或「第一級高血壓」,仍需加以注意。

「高血壓前期其實亦屬於偏高,但不一定即時建議藥物治療,一般會先建議病人做好生活上的改善,包括飲食上減鹽、多菜少肉、減少濃味食物等,並維持恆常的適量運動,以及作息定時等等,都對改善血壓有一定幫助,但必須持之以恆。萬一生活上的調節已經做好,但血壓仍持續偏高,便應和醫生商議是否開始藥物治療。」鄧醫生表示。

降血壓藥林林總總,怎樣選擇呢?鄧醫生指出主要視乎病人的整體情況作出決定,「例如最輕微的高血壓,可能只需要一種血壓藥,但若血壓較高,可能需要同時服食兩種甚至更多的血壓藥,才能將血壓控制在理想水平。又例如有部分血壓藥包括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 (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斷劑(ARB)或血管張力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ARNI)等,對不同病患的功效亦有所不同。」此外,為病人選擇血壓藥也要考慮副作用的問題。例如β受體阻斷劑,降血壓之餘會有減慢心跳的副作用,對本身心跳已經比較慢的病人就未必適合。

「當然,無論選擇哪種血壓藥,最終都是希望幫助病人長遠減少高血壓併發症的風險。高血壓病人愈早開始治療,效果一般會較好,此外也要緊記生活調節,以及不要自行停服血壓藥。」

鄧醫生分享了以下印象深刻的個案:

有一位女士,到醫院求醫時血壓已非常高,上壓高於200,下壓高於140,同時患有心衰竭,需要呼吸機幫助。醫生立即用藥幫助她穩定心臟情況,同時處方數種血壓藥,一段時間後她的血壓終於受到控制,心臟功能也有進步,某些指數甚至出現逆轉。這情況本來不錯,可是她忽然沒有再複診,直到大半年後才再出現,不但重演第一次入院時的故事,且整體情況比當時更差。原來她這大半年選擇了自行停藥。「假設她在第一次入院前已關注自己的血壓,或者在第一次治療後沒有自行停藥,情況應不至於這樣差。這個案可提醒大家應及早關注自己的血壓和健康。」鄧醫生表示。

心臟科專科醫生鄧勁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