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蜂叮 緊記五個「不」
香港雖是石屎森林,卻可隨時輕易到郊野暢遊,惟亦不時會發生被蜂叮的個案,甚至曾有人懷疑因此而呈嚴重過敏症而身故。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急症科顧問醫生及臨床毒理專家劉啟基提醒大家,想減低蜂螫風險在暑假開開心心親近大自然,就要緊記以下五項不要做的事。
第一「不」:身上不要太香太臭!
劉啟基指除了香水之外,原來所用的洗髮水、髮蠟、沐浴露、化妝品、護膚品、防曬霜及止汗劑太香,又或使用含有香料的驅蚊劑,都會吸引蜜蜂。但另一方面,濃烈的汗味也會惹蜜蜂,故建議常到效野的人士必須保持個人衛生,每天洗澡及更換乾淨衣服。
第二「不」:不要邊走邊吃蕉喝果汁!
劉啟基提醒大家切勿在蜜蜂巢附近食香蕉,或發出香蕉味,因為有養蜂專家及昆蟲學家提及過香蕉帶有蜜蜂所發出的報警信息素(alarming pheromone)例如乙酸異戊酯(isoamyl acetate),有可能激起蜂群因防衛而出動,令人可被螫傷。在郊野亦絕不建議拿著汽水、果汁等邊走邊喝,以免甜味引來蜜蜂,另携帶含糖量高的水果例如葡萄、荔枝、龍眼、柿子等,也會較容易吸引蜜蜂前來採食。
第三「不」:紅、黑不要穿!
劉啟基指根據養蜂專家所言,蜜蜂較會攻擊穿黑、紅色及其他深色衣服的人,因為牠們會視黑色東面為危險之物而作出防衛,另蜜蜂也會把紅色看作黑色。建議可參考養蜂人士常穿的白衣最為安全,另亦可選擇不具威脅性的淺卡其色系衣服。
第四「不」:見蜂巢蜂群不要大動作!
劉啟基建議若前路不遠處見到蜂群、蜂巢,需保持鎮定,靜靜盡快離開或繞路走,並按情況同時用衣物或毛巾保護頭部和頸。惟切勿大動作飛奔或做出拍打動作,以免刺激蜂群追螫。
當蜂群出動時走避不及,須必先用背包、帽、毛巾、衣物等保護頭和頸,並同時蹲下或俯低不動,及保持鎮靜,當飛近時切勿有任何移動或拍打,因為蜂群感到受威脅時會即時反擊螫人。必要時可暫掩耳朵,避免因聽到蟲飛的聲音而增加恐懼感。通常蜂群見目標不動,約十分鐘內會飛走,建議靜待至完全飛走後,才離開現場。至於遇上較大的黃蜂或胡蜂,由於較兇猛及傾向主動攻擊,即使只是一兩隻,也須與之保持距離,靜靜後退。
第五「不」:曾蜂螫後有嚴重過敏者不能忽視隨身抗敏藥!
劉啟基指遭蜂螫後一般可出現局部的皮膚症狀,包括:出紅疹、或急性蕁麻疹(風癩)。個別過敏人士、曾對蜂螫有過敏人士,或一次性多重蜂螫(例如50 針以上)更可能出現嚴重過敏症狀,包括:嘔吐, 虛弱無力,呼吸困難,胸痛咽喉腫脹、氣管收窄,導致缺氧而呼吸急促,血管擴張而令血壓下降,情況惡化會引致神志不清、昏迷,若失救可致命。
因此建議經常行山、在效野工作或居住的人士,如曾經對蜂螫後出現嚴重過敏的病史,可咨詢醫生後隨身帶備抗過敏藥物「腎上腺素自動注射器」,即俗稱的「救命針」,以備救急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