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 腫瘤筆記-臨床腫瘤科專科林嘉安醫生

說好的「糖」呢?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50年全球新發癌症病例將達至3,500萬,亦即是比現有數字暴升77%!數字上升,除了因為人口持續增長及老化外,世衛報告又指出吸煙、酗酒、肥胖和空氣污染為四大致癌因素。那麼大家最關注的「糖」呢?它不是最重要的致癌元兇嗎?

幾乎每一天每一個癌症病人和照顧者都會問相同的問題:「是不是要戒糖?」、「可不可以食甜品?」,徘徊於病人渴求的眼神和照顧者恐懼的神色之間的我,最有說服力的答案是常理和科學數據!要了解個別飲食習慣對癌症的影響,並不是單一研究可以做到,臨床執行上亦會非常困難,而個別研究方法和結果都不盡相同,訊息雜亂不容易消化,甚至會有偏頗的情況,所以這時候需要倚賴Meta分析,亦即是將多個目標一致但研究方法不同或結論有差異的研究綜合分析去提供較有力的數據。

剛好今年二月有一篇關於飲食中糖分攝取量與慢性疾病的Meta分析在權威醫學雜誌《刺針糖尿病及內分泌學》上發表,綜合分析了48個研究和超過10萬人的數據,比較飲食中糖分攝取量最高的四份一人和最少的四份一人,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相對風險分別增加了27%和15%,但糖尿病相關的癌症(例如乳癌、大腸癌、子宮內膜癌等等)相對風險只增加了5%。並不是說5%不重要,但從這Meta分析我們可以推斷正常的糖分攝取量(非研究內最高和最低的兩個極端群組)對癌症風險應該更少,而對非糖尿病相關的癌症(並非研究範圍)更可能微不足道,甚至可以說在短短的抗癌期間避免個別食物反而有機會導致營養不良而對抗癌毫無幫助。研究亦指出高纖維食物亦能達到與低糖食物對慢性病的好處,所以與其不切實際地恐慌性戒糖,倒不如注重均衡營養,減少無謂的壓力和影響生活質素。

臨床腫瘤專科林嘉安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