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高危因素 你「中」幾多?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22年數據,胰臟癌在本地十大癌症之中排榜末,然而卻是整體致命率第四高的癌症,雖則該癌症有年輕化趨勢,但主要仍好發於65歲及以上的人士。早前著名甘草演員患胰臟癌離世亦喚起大家對該癌症的關注,本文邀請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肝膽胰臟檢查及治療中心臨床主管及外科顧問醫生馬家榮為大家闡述胰臟癌常見的高危因素。
胰臟癌至今仍未有確切成因,其普遍高危因素,包括:遺傳因素、糖尿病、遺傳性胰臟炎及慢性胰臟炎、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以及超重、飲酒、吸煙、長期接觸大量的某類化學物質例如殺蟲劑、石油或染料。
遺傳因素方面,馬家榮提醒若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這些直係親屬曾患胰臟癌,建議這類人士考慮做基因測試,檢測是否帶有某些遺傳基因突變。臨床上,帶有BRCA1基因突變人士的胰臟癌終生風險會比一般人高2至4倍,帶有BRCA2基因突變者的胰臟癌終生風險是5%至10%。雖然帶有這些基因突變未必一定患上胰臟癌,而有胰臟癌家族病史的胰臟癌患者也只約佔3%至10%,惟了解自己的相關風險有助提高警覺,一旦身體呈可疑狀況也可及早求醫查證。
糖尿病已成為全球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至於為何患者也可成為胰臟癌高危族,馬家榮解釋當習慣日常進食大量高糖食物,或糖尿病控制欠佳,就有可能會誘發頻繁的餐後高血糖,以及增加胰島素需求、同時降低胰島素敏感度,從而提升胰臟癌的風險。再者,當長期持續高血糖,亦會干擾細胞新陳代謝,於是也可增加癌前基因突變的機率。
說到胰臟炎與胰臟癌的關聯,馬家榮指臨床上年齡介乎56至75歲的人士,以及初確診糖尿病或慢性胰臟炎者,若不時出現無故急性胰臟炎,就值得懷疑或是胰臟癌的先兆,需要咨詢醫生以確認是否要接受進一步檢測。
至於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亦會有較高風險患胰臟癌的問題,馬家榮解釋推斷可能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會加劇胃酸,並因此而刺激胰臟去中和酸度,日子有功於是就會增加胰臟出現惡性腫瘤的風險,他續稱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士患上胰臟癌的風險比沒有感染者可高出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