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smart-post-show-pro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var/www/html/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瘜肉太大唔易切 可以靠大腸內窺鏡黏膜下剝離術 – Metrodailyhk
專欄

瘜肉太大唔易切 可以靠大腸內窺鏡黏膜下剝離術

大腸癌是本港第二常見的癌症,近年醫學界積極提倡有風險因素人士及早接受大腸鏡檢查,檢查期間若發現瘜肉,可即時將瘜肉切除。然而瘜肉有大有小,亦有不同的形狀,並不是全都可用傳統的方法切除,有時需應用另一種技術:大腸內窺鏡黏膜下剝離術(Colorectal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外科專科高彩華醫生表示,在形態上,瘜肉一般可分為凸起型或扁平型,若瘜肉大於2cm或過於扁平,便可能要採用內窺鏡黏膜下剝離術進行切除。

「傳統的瘜肉切除術是透過內窺鏡,用鉗夾走瘜肉或用一個圈去套著瘜肉,然後將圈慢慢收緊,直至切斷瘜肉。內窺鏡黏膜下剝離術則是在瘜肉底部注射特別的液體,將瘜肉和它下面的肌肉層分開,然後用電刀切開黏膜,再用電刀慢慢將瘜肉完全和肌肉層分開,直至瘜肉組織完全切除為止。後者的技術和時間要求都較高,平均可能要用一至兩小時切除一粒大瘜肉。」高醫生表示。

內窺鏡黏膜下剝離術由日本研發,早年多用於處理胃部腫瘤,因胃壁較厚,所以內窺鏡黏膜下剝離術切除的風險較低。後來技術逐漸成熟,便發展至用於切除相對薄很多的大腸上的瘜肉。比起傳統瘜肉切除,膜下剝離術主要有三大好處:

1. 如果瘜肉過大,傳統方法有時不能一次過將瘜肉完整地切除,但黏膜下剝離術則可以,成功率較傳統方法超過一倍。

2. 以傳統的瘜肉切除術處理較大瘜肉,若不能完整地切除瘜肉,復發率超過一成;而用黏膜下剝離術復發率則大約只是1%。

3. 若瘜肉的病理報告內有惡性癌細胞,而瘜肉是被完整切除,醫生可以較準確判斷病人淋巴擴散的機會,及判斷病人是否需要做大腸切除手術。

當然,內窺鏡黏膜下剝離術和所有手術一樣有一定風險,比傳統切除方法有較高的穿孔或流血的風險,亦未必所有病人都適合接受這種切除方法,病人應向醫生詳細諮詢。

外科專科高彩華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