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面對失敗仍要沉著應戰
在家庭中,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並非單向的教導,而是彼此成長、互相啟發的過程。
最近,兒子的冰球隊在「香港2025五人冰球賽」中奪得冠軍,這段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比賽不只是追逐勝利,更是一場心理質素的鍛鍊。與孩子一同經歷低谷與高峰,讓我們明白,真正的成長來自於面對失敗後的堅持與沉著應戰。
教學相長的契機
作為父母,我們常常思考如何教導孩子,但事實上,孩子的成長歷程同樣啟發我們。這次冰球賽有八十支隊伍參賽,短短半個月內賽程密集,每場比賽都充滿壓力與挑戰。當孩子在分組初賽遇到失敗時,難免會失落甚至懷疑自己。
此時,我們與孩子並肩,教導他們不要將焦點停留在失敗上,而是與隊友一起冷靜分析原因,勇於修正錯誤與調整策略。這種態度,不僅讓孩子學會自省,也讓我們明白,面對困難時,家庭成員之間的支持和共同成長是最寶貴的。
培養心理質素走過低谷
比賽場上,孩子們的心理質素往往比技術更關鍵。有些隊友因落後而氣餒,有些則越戰越勇。這正如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低潮時,容易只看到自己的困境與他人的優勢。作為父母,我們要以身作則,教導孩子冷靜分析問題,專注於自己可以改進的地方,並保持全力以赴的態度。
每一次訓練和比賽,都是鍛鍊心智的機會。真正的進步來自於持續努力和從錯誤中學習,而非僅僅依賴運氣或短暫的勝利。
勝負之外的成長
有些家長會在比賽前安慰孩子「能進決賽已經很好」,但這種說法容易讓孩子失去再進一步的動力。比賽的意義,不在於勝負,而在於每一刻是否盡了全力。家長應該明白,臨場表現和團隊精神同樣重要,後備球員也是團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過分自信或只看短期結果,會讓孩子失去努力向上的決心。當孩子面對失敗時,我們最重要的責任,是教導他們不要放棄、不要自暴自棄,保持希望,因為真正的榮耀來自於盡力而為,即使落敗亦無憾。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父母與孩子都是彼此的老師。面對失敗時,沉著應戰、勇於修正與全力以赴,這些經歷將成為孩子一生的寶貴財富,也讓我們的家庭關係更加緊密和堅韌。

臨床心理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