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如何開始健康管理 預防慢性病?

都市人生活壓力大,飲食及睡眠不定時,加上工時長常久坐不動,容易成為心腦血管疾患、代謝疾病甚至癌症的高危族。想下定決心管理好健康,卻滿腦疑問?不如等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內外全科醫生張兆麟醫生為大家拆解迷思吧!

開始管理身體健康首先需要做什麼

要預防常見的慢性病,以及改善某些初期症狀,最老生常談卻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改善不良飲食習慣,配合運動,而且還要按需要定期做合適體檢。

經常說健康飲食要低鹽低糖,其實吃多少才不過量呢

飲食應定時定量,吸收足夠水份,不應偏食,但要避免攝取過量糖分。可參考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每天最少食用共400克不同種類的蔬菜及水果(惟馬鈴薯不算),來幫助預防各種慢性疾病。如此同時,每天食鹽的總攝入量也應少於5克(1茶匙)以降低患高血壓的風險。

此外,溫馨提示大家,煙草包括二手煙、酒精、加工肉類及紅肉已被醫學界確認屬主要致癌物,不應將之成為生活所需。

久坐不動對健康有什麼影響

現時一機在手,已可終日坐下來處理工作、社交、生活及娛樂需要。因此往往不自覺養成體能活動嚴重不足的壞習慣。惟有國際研究已指出,久坐不動時間最長的人士比起時間最短的,其癌症死亡風險可高出約8成。

要多少運動量才能夠幫助身體保持健康

每日的運動量,只要相等於消耗 150 卡路里熱量,已足以令身心獲益。養成日常多走動及恆常運動的習慣,除了促進心血管及肺部功能,幫助消脂,紓解情緒壓力,改善肌肉量、肢體協調及平衡力,更可大幅降低提早患肌少症而經常跌倒的風險。

而且跟據國際的臨床數據推斷,只要恆常進行足夠的體能活動,已可預防全球約17%至18%的結腸癌、12%的女性乳癌及23%的子宮內膜癌等這些與肥胖相關的癌症。

從來都沒有運動習慣,如果定立目標

對於剛開始運動習慣的人士,緊記目標要低,起步要慢,這樣既可避免過急受傷,又可讓身體有時間調節。

心臟病患者也可以做運動嗎

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必須等病情受控並在醫護人員指示下才可逐步開始恆常運動。而曾患有心肌及冠狀動脈梗塞的人士,運動時緊記隨身帶備脷底丸,並且量力而為。

如果安裝了心臟起搏器或除顫器,做運動要注意什麼

安裝了心臟起搏器或除顫器的人士,手術後頭三個月應避免劇烈運動,以免配帶起搏器者的傷口受影響而遭感染,也以防配帶除顫器者因心跳過快而受除顫器電撃,另外,他們也應避免上肢肌力鍛鍊及需要上半身向下傾倒的運動,以免加重心臟負荷。

定期驗身應何時開始

至於定期身體檢查,一般可30歲開始每年的基本體檢計畫,如果有某些癌症的直系親屬及家族病史,建議盡早接受癌症指標測試,甚至按情況接受遺傳性癌症基因篩查,減低遲發現增加治療成本的風險。

此外,女性25歲起而有性接觸的,要開始做子宮頸細胞抹片檢查,35歲起要每年接受乳房超聲波檢查,40歲起更須每兩年兼做照乳房X光造影。

張兆麟醫生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內外全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