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 腫瘤筆記-臨床腫瘤科專科林嘉安醫生

多一個意見 · 教授L與教授M

病歷問好,身體檢查做完,病人在見我之前已做的各種檢驗報告已亦弄得清清楚楚,病人和一眾親友擠在狹小的診症室,神情肅穆的看着我,待我要開口解說各種治療方案的時候,誰知病人竟然先開口提了五個不同的治療方案!每個方案各有長短,病人先是說自己綜合網上資料,細問之下才不好意思地說已見過幾位腫瘤科醫生!他們覺得不好意思是因為怕醫生「唔鍾意」⋯⋯ 醫生都那麼小器嗎?

手機壞了,也會找多幾間維修店比較一下,身體病了,加上是腫瘤這等重症,多看幾位醫生也是合情合理,根本不需要覺得唔好意思!但切忌盲目「Doctor Shopping」白花時間,因為癌症治療複雜,同一個病不同醫生亦有機會有不同的建議,所以不能只是貪新貪多,猶豫不決,在過程之中也要認清自己身體的特質和治療的目標,才能從中找出最合適自己的治療方案。

醫生小器?醫生其實最樂意幫助病人客觀地分析不同方案的好壞,實際找多個意見都是醫生們之間慣常做法!以下就是兩個我想同大家分享的例子:

教授L是我以前大學的部門主管,終身致力研究鼻咽癌,是世界級權威,研究成果都被國際採納用於鼻咽癌分期和治療之上,將鼻咽癌由不治之症慢慢變成可治之症實在居功至偉!鼻咽癌以外的病人她一般都會轉介專長相關腫瘤的同事,但就算不直接治療,她都會在百忙之中抽空一齊見病人!有一次我跟教授L一同會診之後問她為什麼要花這些時間?她總是謙虛的說這樣除了可學習各科的最新知識,最重要是身體力行給病人直接的支持,讓他們保持信心迎接未來抗癌路上的挑戰!

教授M主要研究肺癌的生物標誌物和靶向治療,可以說是肺癌精準治療的第一人,早已獲頒歐洲腫瘤學會的「終身成就獎」和被譽為「腫瘤學巨人」!我倆都相識的朋友N不幸患上肺癌,教授M縱使當時正在休假都二話不說即時在滑雪場上作了個遠程會(義)診,鉅細無遺分析最新數據,一錘定音治療方案,朋友N感動不已,感覺好像未開始用藥已經把病醫好!

可見不但病人需要多一個意見,醫生亦然!知識和技術會隨年代改變,但教授L和教授M行醫一絲不苟,以病人為先,這些身教對作為後輩的我實在是終身受用!


臨床腫瘤專科林嘉安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