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smart-post-show-pro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var/www/html/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在職場上遇上惡人 – Metrodailyhk
專欄

在職場上遇上惡人

每個人都希望職場是一個公平、尊重與合作的空間,但現實卻往往不盡如人意。最近,一位一向「順得人」的好朋友突然來電,聲音中夾雜著壓抑與無助。她坦言,自己在公司被同事欺凌,兩個多月來身心俱疲,幾近崩潰。

她問我:「我該怎麼辦?」我不只陪伴她梳理情緒,更和她一起分析了欺凌者背後的心理動因,並討論了有效的應對方法。職場欺凌不只是個人問題,更是家庭、成長與心理機制交織的結果。

原生家庭與心理機制

從臨床心理學角度來看,職場欺凌行為往往並非偶然。許多研究指出,原生家庭的教養模式、家庭氛圍及早期關係,對個人成長的心理素質有深遠影響。例如,若兒童時期經常被父母忽視、過度縱容,或目睹家庭暴力,這些經歷會影響孩子的自尊、情緒調節能力、權力觀念及同理心發展。在這些心理機制的作用下,部分人在成長後進入職場,可能會複製兒時習得的衝突處理或權力動態,以欺凌他人來獲得控制感和自信。

有些職場欺凌者表面強勢,實則內心可能充滿不安全感或低自尊。這種內外不一致,往往與他們的成長背景有關——或許童年時曾被忽視、在學校或家庭中經歷過被欺凌,導致他們在潛意識裡將欺凌視為「強者」的表現,並藉此尋求心理補償。這些心理動因,並非為欺凌者辯解,而是讓我們明白,職場惡人背後,往往藏著未被療癒的傷痕。

被欺凌者的自處之道

面對職場欺凌,受害者往往感到無助、焦慮、自信心受損,甚至出現身心健康問題。但請記住,你並不是無能或懦弱,而是遇上了不公平的對待。我的建議是,首先要勇敢表達自己的底線。例如,當對方要求你做超出職責範圍的工作時,可以禮貌而堅定地說「不」。因為很多時候,欺凌者正是看準了對方的退讓和順從,藉此獲取優越感。

同時,為自己做好紀錄非常重要。無論是口頭辱罵、職責推卸,還是其他不當行為,都應詳細記下發生的時間、地點、內容,並保留相關電子通訊紀錄(如電郵、WhatsApp對話等)。這些證據不僅是自我保護的工具,也能在必要時成為向上級或人事部反映情況的依據。

此外,切記不要以牙還牙,因為報復只會讓自己陷入無止境的惡性循環,損害情緒和團隊士氣。同時,也不必責怪自己「太軟弱」,因為自信和勇氣正是在一次次堅持自我中培養出來的。

最後,職場欺凌雖然難以完全消除,但我們可以選擇不讓它主宰自己的情緒和人生。理解惡人的成因,勇敢保護自己,並以同理和自信面對挑戰,這才是走出陰霾、邁向職場和諧的關鍵一步。

鄭穎珩
臨床心理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