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出外做好防曬措施 有效預防皮膚癌

當我們的皮膚受到陽光的照射時,它有助合成維生素D,促進骨骼的發育。然而,如果長時間在烈日當空下曝曬,又沒有做好防曬措施,DNA可能會在細胞新陳代謝過程中受到損傷,可能會導致基因突變,進而使細胞失控增長,形成皮膚癌。因此,大家絕對不能忽視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亦要定期觀察皮膚,一旦發現任何異常情況,建議立即求醫。

除了太陽的紫外線,還有其他一些風險因素可能增加罹患皮膚癌的風險。首先,皮膚較白的人由於黑色素較少,相對容易罹患皮膚癌,因為他們的皮膚更容易受到紫外線的損害。此外,擁有較多痣的人也較容易罹患皮膚癌,因為這些斑點可能是細胞異常增生的徵兆。過去有燒傷或接受過放射治療的人,由於皮膚已受損,使得細胞更容易發生異常變化,因此可能增加罹患皮膚癌的風險。免疫力低下、長期接觸致癌物質或放射物質,以及有家族病史的人也面臨較高的皮膚癌風險。

皮膚癌可以出現在許多部位,包括臉部、唇部、頸部等經常暴露在陽光下的區域,但也有可能出現在不常接觸到陽光的部位,如手掌、腳掌或腳趾間的縫隙。皮膚癌可能出現幾種警告徵兆,首先,如果皮膚上出現新的斑塊,它的外觀應該與周圍的斑點有所不同,可能伴隨著痕癢、疼痛或發炎等症狀。其次,如果傷口長時間無法癒合,也需要特別關注。此外,痣或斑點的大小、形狀或顏色的改變也可能是皮膚癌的徵兆。

為了更準確地評估痣或斑點的性質,我們可以遵從ABCDE規則進行初步分辨。首先是外觀不對稱(Asymmetry),在痣的中間劃一條十字,觀察四條邊是否對稱。如果對稱,則可能是良性的;如果不對稱,可能傾向於惡性。其次是邊界(Border),檢查痣的邊界是否規則。如果邊界整齊,可能是良性的;如果不規則,可能傾向於惡性。接著是顏色(Colour),良性痣通常顏色較單一,而惡性痣可能有多種顏色或色差。然後是直徑(Diameter),如果痣的直徑小於6毫米,可能是良性的;如果超過6毫米,則需要更仔細觀察,可能傾向於惡性。最後是演變(Evolving),如果痣隨著時間沒有明顯變化,可能是良性的;如果大小、形狀或顏色一直在變化,則可能傾向於惡性。

預防皮膚癌最重要的措施是避免長期暴露在紫外線下,在陽光猛烈下活動時,應該採取適當的防曬措施,如使用防曬霜、撐傘、戴寬邊帽和太陽眼鏡等。此外,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是累積的,即使沒有明顯的曬傷或灼傷,皮膚組織可能已受到損傷。因此,大家應該及早培養防曬的意識和習慣。如果發現皮膚出現任何可疑徵兆,建議立即尋求醫生的幫助,早期發現和治療可以防止癌細胞的擴散,並提高治愈率。

內科腫瘤科專科 吳劍邦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