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 腫瘤筆記-臨床腫瘤科專科林嘉安醫生

保羅的神奇子彈

出生於德國的猶太裔知名科學家保羅·埃爾利希(Paul Ehrlich)是血液學、微生物學及近代免疫學的奠基人,1908年獲頒諾貝爾醫學獎以表彰他對免疫學的貢獻。提起「化學治療」(Chemotherapy),現在大家都知道是癌症治療的一種,但百多年前埃爾利希教授提出這「化學治療」概念時,原是針對細菌感染的治療,即是現今抗生素一類的治療!他也提出了一項非常有前瞻性的概念:「神奇子彈」(Magic Bullet),簡單來說就是將藥物在身體內由特定載體精準地帶到目標以治療疾病,同樣地這「神奇子彈」最初也是針對傳染病的治療,但隨着教授晚年開拓癌症研究,「神奇子彈」也順理成章成為癌症治療的新方向。

還記得在醫學院求學時期,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神奇子彈」是醫治胃腸間質瘤的鏢靶藥伊馬替尼(Imatinib),由於藥物能針對間質瘤的特定生長機制,小小一顆膠囊就能有效治療原本化療和電療都束手無策的頑疾!其後也有針對表皮生長因子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鏢靶藥,同樣療效神奇,可是想深一層這些鏢靶藥物都不完全符合「神奇子彈」的定義,因為這些藥物都不是被精準地帶到癌細胞。

現今能真正稱得上「神奇子彈」的抗癌藥物,非「抗體-藥物複合物」( ADC: Antibody-Drug Conjugate)莫屬!顧名思義ADC 由抗體和抗癌藥物組成,兩者以化學物連接,而抗體有導航作用,將抗癌藥物帶到癌細胞,讓抗癌藥物精準地殺滅癌症!ADC的研發極之複雜,可幸現在已有不少成功例子,能應用在特定群組的乳癌和肺癌病人身上,也有ADC是抗體搭載放射性同位素,更有效地將輻射限制於腫瘤小區之內,提高療效之餘亦能減低對附近正常細胞的傷害!

保羅的神奇子彈能否成為癌症治療的「Silver Bullet」?不妨拭目以待,「讓子彈飛」!

臨床腫瘤專科林嘉安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