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癆日 大家不知的肺結核5件事
俗稱肺癆的肺結核,在本港是需要呈報的傳染病。患者發病之初會持續咳嗽逾三個星期,並可兼有食慾下降、午間潮熱、夜間盜汗、體重下降,或可能同時持續輕微發燒,甚至痰中帶血,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呼吸系統科顧問醫生廖頌雅指出如沒有得到適當治療,可出現危險併發症令肺功能永久受損,甚至因此而死亡。香港至今在世界衞生組織西太平洋區仍被列為有中度結核病負擔的地方,而且港人經常往來探親的英國及美國,亦分別有肺結核個案上升甚至地區爆發的情況,故絕不可將之輕視。每年3月24日是世界防癆日,整個月也因此而成為肺結核關注月,在此趁機會和大家正確認知有關肺結核的五大迷思。
迷思一:若患上流感,會觸發肺結核嗎?
首先導致肺結核的結核桿菌,在空氣中傳播力強,不過大多健康人士由於有較佳的抵抗力,即使吸入體內,部分人的免疫系統可徹底將之清除,另一些人雖被結核桿菌衝破免疫重圍而有得留低,但也只是潛伏體內而不會引起症狀或發病,也不會傳染他人,惟將來多年或數十年後抵抗力變弱時,就可能會病發。
廖頌雅解釋流感及上呼吸道感染並非直接引致肺結核的原因,不過由於發生時已代表抵抗力已遭進一步削弱,因此一些抵抗力較低者亦可能增加感染肺結核而病發的風險。尤其當由於年紀、-些慢性病患、飲食習慣欠佳或受某些藥物或環境影響,以致長期身體抵抗力較常人差的人士,-旦感染結核桿菌,就容易在較短時間例如數星期或數月內,出現症狀及病發,臨床上,這些高危者包括:
● 新生嬰兒
● 老年人
● 愛滋病帶菌者
● 服用某些抑制免疫系統的藥物(包括類固醇、抗癌藥物等)的人士
● 矽肺病患者
● 慢性腎病患者
● 糖尿病患者
● 癌症患者k
● 營養不良人士
● 酗酒人士
● 長期重度吸煙人士
● 持續長時間留在濕暗、多塵、密不透風、擠迫、不見陽光的處所的人士
迷思二:診斷肺結核除了「照肺」,還需接受其他檢查嗎?
廖頌雅表示診斷結核病的檢查主要是照X光肺片和做痰液化驗。如有需要,或要做電腦素描、支氣管窺鏡、支氣管灌洗液、肺部活組織檢查等。
迷思三:治療肺結核,需要入院留醫嗎?
廖頌雅指現時肺結核患者毋須入院留醫,但要接受稱為「全監督治療」的抗結菌藥物療程,全程6個月必須在醫護人員監督下進行,以確保患者正確服藥,避免患者以為病情好轉就自行減少服食次數甚至停藥,繼而容易出現復發、嚴重併發症、抗藥性致延長療程的風險情況。
迷思四:若同住家人或公司同事患了肺結核,應把他們用過的東西消毒嗎?
廖頌雅指肺結核病是經空氣傳播。而衣物、被鋪、餐具、家俬及牆壁並非主要傳播途徑,故只需跟足一般衞生程序,連同處所環境按時清潔即可。最重要是保持家居及辦公室空氣流通。
建議定時打開窗戶、房門,或開啟通風系統包括抽氣扇等,以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減低空氣中污染物包括病菌的濃度。冷氣機隔塵網也必須定期清洗。另可按家居或辦公室的環境需要,使用合規格的空氣清新機輔助改善室內空氣。
結核桿菌在陰暗潮濕及不通風的室內可存活更久,因此也建議在家時宜常拉開窗簾,讓陽光多入屋,令室內環境通爽光猛,幫助遏止病菌活躍。
迷思五:在本港,兒童要打卡介苗以預防肺結核,那麼成年人也需注射此疫苗作預防嗎?
廖頌雅糾正大家,卡介苗是用來預防結核病的注射疫苗,具一定保護效用,惟現時只限於兒童,對成年人則不大起效,因此一般不需要補打。
至於兒童接種卡介苗也只需注射一次,因為注射兩次或以上並不能加強藥效。此疫苗雖不能百分百阻止染上肺結核,但可有效預防相關的嚴重併發症。
在本港出生的初生嬰兒均給予卡介苗防疫注射服務,至於15歲以下從未注射過卡介苗以及從未患過結核病的居港兒童,也建議應打卡介苗預防肺結核。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呼吸系統科顧問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