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 腫瘤筆記-臨床腫瘤科專科林嘉安醫生, 專欄

兒童哀傷.旺卡.希特拉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是暢銷兒童文學,大師Roald Dahl豐富的想像力和有趣的筆觸為小朋友打開了一道魔法般的閱讀之門!從前有改編電影譯作「朱古力掌門人」,乾脆把主角Wylie Wonka 叫作「王家衛」,可說是創作力和幽默的表現!這次電影前傳《Wonka》直接譯作《旺卡》乍看有點枯燥乏味,但電影本身有意外的驚喜,一貫天馬行空的故事,配上色彩繽紛的畫面,可說是絕無冷場!記得之前故事裏旺卡的爸爸是牙醫,但今次隻字不提,只重點描述他與媽媽相依為命,經濟拮据的媽媽每天會把一粒可可豆帶回家,直到旺卡生日的時候便足夠製作旺卡心目中最好吃的朱古力。可是旺卡的媽媽有一天因病突然離世,只剩下最後一排朱古力陪伴旺卡 !(往後劇情不便透露)

很多研究顯示小朋友在小時候失去至親,會衍生出很多健康和精神上的問題,亦會影響人際關係,較大機會傷害自己和別人,嚴重的會有犯罪和自殺傾向!

想起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魔頭希特拉,很多人會藉着研究他的童年去解釋他日後的行為舉措,其中最常被討論的是為何他那麼憎恨猶太人?有說他少年時失去雙親,母親便是在他18歲那年,死於末期乳癌,恰巧替他母親Klara醫病的便是猶太裔醫生Eduard Bloch,布洛赫醫生雖然沒有醫好希特拉媽媽,但對希特拉家庭十分關懷,知道他們生活困苦,有時會免收他們診金,希特拉非常感恩,所以日後布洛赫醫生從沒有因為猶太人的身份而被送入集中營,甚至希特拉讓他有特權移民到美國安享晚年。所以說希特拉哀傷的童年並不能完全解釋他對猶太人的憎恨,不過或許可以解釋他及後極端的人格和行為的根源!

癌症年輕化,讓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有機會因為癌症而過世,留下年幼子女。社會都要加強兒童哀傷的輔導和關注,避免悲劇延續下一代,就如旺卡媽媽的朱古力一樣帶有愛和希望,只要正確引導便能將哀傷化為力量!

臨床腫瘤專科林嘉安醫生